[發明專利]側面撞擊負荷傳遞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21915.4 | 申請日: | 2013-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54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31 |
| 發明(設計)人: | 池田太治;富田達三;櫻井正人;相良聰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N2/427 | 分類號: | B60N2/427;B60N2/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劉曉迪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面 撞擊 負荷 傳遞 構造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設于座椅靠背框架的負荷承受部件承受車身從側方受到的沖擊負荷的側面撞擊負荷傳遞構造(a?load?transfer?structure?against?a?side?impact)。
背景技術
已知有利用設于座椅靠背框架的負荷承受部件承受由于車輛的側面撞擊(side?impact)而產生的沖擊負荷后向車室內部傳遞的側面撞擊負荷傳遞構造。下述專利文獻1公開有這樣的負荷傳遞構造。在上述負荷傳遞構造中,在車身側壁受到沖擊負荷而向車室內部移動時,沖擊負荷從由鋼管構成的負荷承受部件(load?receiving?member)經由中心管道向相反側的車身側壁傳遞(分散)并被整個車身吸收。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5827號公報
在上述負荷傳遞構造中,設于座椅靠背框架的負荷承受部件具有水平部、從水平部的外端向斜上方延伸設置的傾斜部。通過使傾斜部向斜上方延伸設置,傾斜部的外端配設成很好地承受沖擊負荷的高度。由傾斜部的外端承受的沖擊負荷(側面撞擊的動能)如上所述地被整個車身吸收。但是,在上述負荷傳遞構造中,在彎曲部設有鋼板制的加強板,為了進行沖擊負荷傳遞而提高負荷承受部件的彎曲剛性。因此,在負荷承受部件受到沖擊負荷時,位于被加強的彎曲部的外側的傾斜部會縱向彎曲變形。若傾斜部縱向彎曲變形,則不能夠傳遞沖擊負荷并被整個車身吸收,支柱向車室內的進入量變大而使能量吸收量減少。另外,即使在負荷傳遞過程中負荷承受部件自身彎曲變形也吸收能量。但是,若負荷承受部件不彎曲變形而縱向彎曲變形的話,支柱向車室內的進入量變大而使負荷承受部件的能量吸收量減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面撞擊負荷傳遞構造,能夠增大在受到側面撞擊產生的沖擊負荷時,設于座椅靠背框架的負荷承受部件的能量吸收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負荷傳遞構造,其為側面撞擊負荷傳遞構造,其具有:座椅靠背框架;負荷承受部件,其設于所述座椅靠背上,在車身側壁由于側面撞擊而向車室移動時與所述車身側壁抵接而受到沖擊負荷,所述負荷承受部件具有:水平部,其橫向延伸;傾斜部,其從所述水平部的外端向斜外側上方延伸設置;彎曲部,其設于所述水平部與所述傾斜部之間,作為凹曲緣而分別形成有內緣及外緣,所述彎曲部外側的與所述凹曲緣的兩端連續的直線緣構成的角度的二等分線和所述彎曲部內側的與所述凹曲緣的兩端連續的直線緣構成的角度的二等分線在所述彎曲部內相互交叉。另外,在此所謂的“外(outer(outward))”是指從車身中心線向車身側壁的方向/相對于車身中心線為車身側壁側。即,“車身側壁由于側面沖擊而向車室的移動”為車身側壁向內側的移動。
附圖說明
圖1是具備側面撞擊負荷傳遞構造的一實施方式的車身的左半部分的后面圖(車身為剖面圖);
圖2是表示上述負荷傳遞構造的負荷傳遞部件的主要部分的后面圖;
圖3是圖1的III-III線剖面圖;
圖4是側面撞擊時的車身的左半部分的后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圖1~圖4中,僅表示車身左側,以下的說明也僅對車身左側進行。但是,車身右側也對稱地具有相同的構造。
如圖1所示,在車身1的地板3上經由座椅滑動機構7安裝有座椅5。座椅5在座椅滑動機構7上可前后地移動。在座椅5的橫向外側(laterally?outer?side)(在圖1中為左側)上下地延伸設有作為車身1的側部(side?wall)的一部分的中心支柱(center?pillar)9。在中心支柱9的前方具有前門,在中心支柱9的后方具有后門或后側板。
在前面板3的側緣接合有側框11,中心支柱9從側框11的上面向上方延伸設置。側框11具有內框(inner?sill)13、外框(outer?sill)15以及加強件(reinforcement)17。加強件17固定在內框13與外框15之間。在前面板3的橫向內側(laterally?inner?side)(在圖1中為右側)的地板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隆起的中心管道(center?tunnel)3a。
座椅5僅由其框架部件(grame?members)表示,對外表材料(fabric?materials)及緩沖材料(cushion?materials)不作表示。座椅5具有座椅靠背框架19和座墊框架21。座椅靠背框架19通過傾斜機構23相對于座墊框架21可前后擺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219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殼管冷凝器及空調
- 下一篇:層架式冷凍蒸發器及冰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