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制備渣油基油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18297.8 | 申請日: | 2013-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4590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7 |
| 發明(設計)人: | D·J·韋德洛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際殼牌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M111/04 | 分類號: | C10M111/04;C10M171/02;C10G21/16;C10G67/04;C10N20/00;C10N30/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11038 | 代理人: | 王長青 |
| 地址: | 荷蘭***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渣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備渣油基油的方法和可通過該方法獲得的渣油基油。
背景技術
使用高粘度(通常為20-25mm2/s)的費-托衍生基油來改進基油的潤滑特性如傾點和濁點是已知的。高粘度基油(還稱為光亮油基油)源自于費-托合成,通常由于少量微晶蠟顆粒的存在而常常顯示出混濁的外觀。
WO2007/003623公開了一種制備光亮油基油混合物的方法,所述光亮油基油混合物包含具有在100℃下粘度為8-25mm2/s的鏈烷烴基油組分以及基于所述油混合物總重量計占40-99%的礦物衍生渣油和脫瀝青油組分。在WO2007/003623中,費-托衍生鏈烷烴基油前體組分的催化脫蠟已經產生了混濁的費-托衍生鏈烷烴基油組分。存在于費-托衍生鏈烷烴基油組分中引起混濁外觀的蠟的量不足以使費-托衍生鏈烷烴基油組分以有效的方式溶劑脫蠟。因此,使這種混濁的費-托衍生鏈烷烴基油組分與礦物衍生渣油在大于50℃的溫度下混合以獲得清澈的油混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制備清澈透明渣油基油的更有效方法。
本發明的進一步目的是提供制備清澈透明渣油基油的替代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使用大比例的高粘度費-托衍生基油制備清澈透明渣油基油。
根據本發明,通過提供制備渣油基油的方法來實現以上或其它目的,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
(b)將步驟(a)中提供的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與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組合以獲得混合物;和
(c)對步驟(b)中獲得的混合物進行溶劑脫蠟以獲得渣油基油。
已經令人驚奇地發現,根據本發明通過使包含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和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的混合物溶劑脫蠟,可以容易脫除存在于混合物中的濁度。
已經發現,要求至少5wt%的蠟在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和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混合物中以便用最佳的方式操作溶劑脫蠟步驟。僅存在于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中蠟的量不足以用有效的方式單獨地使該基油溶劑脫蠟。存在于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中蠟的量小于0.1wt%,基于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的總量計。
由于在混合物中存在足夠量的蠟(至少5wt%),使包含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和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的混合物溶劑脫蠟避免了僅從催化脫蠟的渣油費-托衍生基油中脫除濁度的困難,由此提高了效率。
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勢是可以在所述混合物中使用大量的高粘度費-托衍生基油,但仍獲得清澈透明的高粘度基油。
本發明的另一優勢是獲得了具有高粘度、低傾點和低濁點的清澈透明的渣油基油。
在本發明方法的步驟(a)中,提供了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在本領域中提供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的各種方法是已知的。
適合地,所述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使用以下步驟制備:
(aa)提供礦物衍生減壓渣油;
(bb)對所述礦物衍生減壓渣油進行脫瀝青步驟以獲得脫瀝青油;和
(cc)對脫瀝青油進行溶劑萃取以獲得渣油芳族提取物和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
在步驟(aa)中提供了礦物衍生減壓渣油。在步驟(aa)中提供的礦物衍生減壓渣油可以是原油進料減壓蒸餾的渣油塔底餾分。所述礦物衍生減壓渣油的優選特性是90wt%的沸點高于500℃,更優選高于520℃。
在步驟(bb)中對礦物衍生減壓渣油進行脫瀝青步驟以獲得脫瀝青油。脫瀝青油是脫瀝青過程步驟的產品,其中從礦物衍生減壓渣油中脫除瀝青。脫瀝青過程是公知的和例如在“Lubricant base oil and wax processing,Avilino Sequeira”,Jr.,Marcel Dekker,Inc,紐約,1994,ISBN 0-8247-9256-4,53-80頁中有述。通常,所述脫瀝青過程使用輕烴液體溶劑如丙烷用于瀝青化合物。所述脫瀝青油的優選特性是90wt%的沸點高于470℃,更優選高于490℃。
在步驟(cc)中所述脫瀝青油經歷溶劑萃取以獲得渣油芳族提取物和礦物光亮油蠟質殘余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際殼牌研究有限公司,未經國際殼牌研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1829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