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射器噪聲注入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16080.3 | 申請日: | 2013-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0571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藤原浩·鷹取;科菲·安妮瑪-阿皮亞;嚴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4 | 分類號: | H04L1/24;H04L1/20;H04L2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億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11309 | 代理人: | 陳霽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射器 噪聲 注入 | ||
包括噪聲信號發生器的發射器和耦合至所述噪聲信號發生器的一路輸出的傳輸驅動器。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發明要求2012年3月28日由Hiroshi Takatori等人遞交的發明名稱為“噪聲注入方法(Noise Injection Method)”的第61/616741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以及2013年3月13日由Hiroshi Takatori等人遞交的發明名稱為“發射器噪聲注入(Transmitter NoiseInjection)”的第61/780796號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的在先申請優先權,該在先申請的內容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如全文再現一般。
關于由聯邦政府贊助的
研究或開發的聲明
不適用。
參考縮微膠片附錄
不適用。
技術領域
無
背景技術
誤碼率(BER)是一種用于評估通信設備中傳輸系統的質量的指標。通信設備可以制造成具有目標BER的設備,參見最差噪聲條件下的BER。由于設備需要制造成具有噪聲容限,所述噪聲容限是指為達到目標BER噪聲噪聲所需的超過標稱噪聲功率級別的額外噪聲,因此需要在比最差的運行噪聲環境更糟的噪聲環境下測試設備。
在通信設備的傳統受控測試中,數據信號從通信設備發出,在數據信號被接收之前可以在所述數據信號上添加噪聲信號,以生成含噪信號。可以接收含噪信號和測量BER。在此場景中增加噪聲信號的過程,可以相對于設備所要經歷的領域,改變數據信號所遇到的信道。對于速度相對較低的數據而言,與加性噪聲相比,受控測試造成的信道的變化對BER的影響微乎其微。
然而,在非常高速的系統中,例如,在比幾千兆比特每秒(Gbps)更快的系統中,測量加性噪聲的影響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上述用來測試噪聲容限的測試場景在非常高速的系統中不受歡迎。這主要是由于噪聲注入電路本身對信道造成了額外的損害,例如,增加了損耗、反射、不受控制的串音和電磁干擾(EMI)。相對于加性噪聲造成的BER,這些損害造成的BER可能更重要。而且,由于任何添加的噪聲級別都不易控制,因此難以進行準確的噪聲容限測試。最終,一旦為高密度背板建立設備,就有可能沒有可用于輔助設備的用于噪聲生成的物理空間。盡管存在這些困難,在實驗室中已經對專門建造的測試板進行過噪聲耐受測試,但是實驗室中和所屬領域實際部署的系統中的測試板的噪聲環境具有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導致此實驗室測試的結果在準確的產品驗證中使用無效。因此,需要對數據速率超過幾Gbps的系統進行有效并準確的噪聲容限測試。
發明內容
在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發射器,包括噪聲信號發生器和耦合至所述噪聲信號發生器的一路輸出的傳輸驅動器。
在另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一種從傳輸驅動器傳輸信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傳輸驅動器處接收包括噪聲信號的信號,并基于所述信號從所述傳輸驅動器生成一路輸出。
在又一項實施例中,本發明包括一種為發射器校準信噪比(SNR)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傳輸具有關閉的噪聲信號的數據信號、捕捉傳輸的數據信號、傳輸具有關閉的數據信號的噪聲信號、捕捉傳輸的噪聲信號、以及確定對應于傳輸的數據信號和傳輸的噪聲信號的SNR,其中發射器通過將噪聲信號經過傳輸驅動器來傳輸噪聲信號。
結合附圖和權利要求書,可從以下的詳細描述中更清楚地理解這些和其他特征。
附圖說明
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發明,現在參考以下結合附圖和詳細描述進行的簡要描述,其中相同參考標號表示相同部分。
圖1是發射器的一項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發射器的另一項實施例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1608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