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知欄消息管理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08986.0 | 申請日: | 2013-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985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趙薇;莊志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82 | 分類號: | G06F3/0482;G06F21/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知 消息 管理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通知欄消息管理的方法及裝置,涉及電子設備應用領域,為解決清除常駐通知消息操作繁瑣的問題而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包括:查找常駐通知消息;在查找到所述常駐通知消息后,在通知欄中顯示是否刪除所述常駐通知消息的提示信息;若用戶選擇刪除所述常駐通知消息,則根據系統權限對所述常駐通知消息進行刪除。本發明主要應用于手機應用管理的過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應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知欄消息管理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智能手機的屏幕上方通常會顯示有一個消息通知欄,用于以小圖標的形式向用戶顯示通知消息。手機允許系統或第三方應用向通知欄推送通知消息,用戶對通知欄進行下拉操作可以展開查看通知消息的具體內容。例如在圖1所示的手機桌面界面上,界面上方的橫條區域為通知欄,其中包括手機系統推送的當前電量、信號強度等通知消息,也包括第三方應用推送的未讀消息提醒等通知消息。
隨著手機應用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手機應用數量的爆炸式增長,手機中安裝的應用軟件越來越多,各種應用為了達到不同的業務目的常常向通知欄推送通知消息。隨著手機中應用數量的不斷增多,通知欄中通知消息的數量越來越多,經常會出現通知欄圖標爆滿的情況。
為方便用戶對通知消息進行清理,現有手機提供通知消息“一鍵刪除”的功能,用戶在通知欄的下拉菜單中點擊“刪除”按鍵,可以對所有通知消息進行批量刪除。這種通知消息的管理方式雖然操作簡便,但是無法刪除常駐通知消息。所謂常駐通知消息是指第三方應用通過更改系統設置使之常駐在通知欄中無法被刪除的通知消息,例如一些手機安全應用推送的保護狀態等通知消息等。針對于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又出現了一種通過第三方應用清理常駐通知消息的方法,在該方法中,手機管理應用通過菜單顯示手機中安裝的所有應用程序,由用戶選擇禁止推送通知消息的應用。在更改管理設置后,手機管理應用會在通知欄中屏蔽被推送禁止應用的通知消息,這其中也包括常駐通知消息。
在上述屏蔽常駐通知消息的過程中時,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通過第三方應用對常駐通知消息進行屏蔽的方式需要用戶單獨安裝并啟動手機管理應用,菜單層級較深,用戶操作較為復雜,特別是當待選應用較多時,用戶對每個應用逐一進行瀏覽并做出是否推送禁止的判斷耗時耗力,使用起來十分麻煩。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通知欄消息管理的方法及裝置,能夠解決清除常駐通知消息操作繁瑣的問題。
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知欄消息管理的方法,包括:
查找常駐通知消息;
在查找到所述常駐通知消息后,在通知欄中顯示是否刪除所述常駐通知消息的提示信息;
若用戶選擇刪除所述常駐通知消息,則根據系統權限對所述常駐通知消息進行刪除。
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查找常駐通知消息,包括:
在通知欄中接收通知消息刪除指令;
在待刪除通知消息中查找常駐通知消息。
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查找常駐通知消息,包括:
監聽通知欄中是否添加新的通知消息;
若所述通知欄中添加了新的通知消息,則確定該新添加通知消息是否為常駐通知消息。
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還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系統權限對所述常駐通知消息進行刪除,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089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請求功耗狀態變化的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基于NFC的點對點可信認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