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893182.0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831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彥鵬;張海峰;何金輝;趙鉞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24 | 分類號: | C02F1/24;C02F1/40;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創(chuàng)知專利事務所 61213 | 代理人: | 馬斌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處理 含油 廢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浮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
背景技術
石油開采和加工行業(yè)廢水量大,污染物多變。這類廢水的去除一般取決于油分在廢水中的存在形式,含油廢水中的可浮油一般通過物理法進行分離,溶解油可以通過生化法進行分離,而以膠體存在的乳化油,由于其狀態(tài)穩(wěn)定且粒徑小而較難去除。
氣浮法是一種基于表面活性劑的分離技術,我國對氣浮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70年代,是最早研究氣浮技術的國家之一。后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氣浮法對于含油廢水的處理也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技術。在氣浮過程中,氣泡能與油滴粘附,然后油滴隨著氣泡上浮通過排渣而去除。傳統(tǒng)的氣浮裝置產生的氣泡大,不穩(wěn)定,而且設備占地面積大。經研究發(fā)現(xiàn),氣浮過程中氣泡的大小直接影響氣泡和油滴的粘附效率以及油滴/氣泡的上浮速度,因此,目前來說改進氣泡的產生方式是改善氣浮裝置,提高氣浮處理效果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該氣浮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氣浮效率和經濟性。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選柱、氣泡生成裝置和廢水進水裝置;所述浮選柱包括柱體,所述柱體上部的側壁設置有浮渣排出口,所述柱體上設置有處理液排出口;所述廢水進水裝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內設置有攪拌槳和潛水泵,所述潛水泵通過廢水輸入管與柱體連通;所述氣泡生成裝置包括氣液混合泵和氣液分離罐,所述氣液混合泵的入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柱體連接,所述氣液混合泵的出口通過第二管路與氣液分離罐的入口連接,所述氣液分離罐的出口通過第三管路與柱體連接,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裝有進水閥門,所述氣液混合泵的空氣吸入口連接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上安裝有吸氣閥,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裝有溶氣水出水閥門。
上述的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進水閥門與氣液混合泵之間設置有第一液體流量計。
上述的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且位于第一液體流量計與進水閥門之間設置有真空表。
上述的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裝有壓力表。
上述的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水輸入管上安裝有第二液體流量計。
上述的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體上且位于處理液排出口的上方設置有備用排液口。
上述的一種處理含油廢水的氣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上安裝有氣體流量計,所述吸氣閥位于氣體流量計和氣液混合泵之間。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
2、本實用新型通過氣液混合泵融入氣浮裝置中,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產生大小為30微米到50微米的氣泡,而且能夠省略傳統(tǒng)氣浮過程中的空壓機和大型溶氣罐等設備,從而大大提高了氣浮效率和經濟性。
3、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廣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其基于能產生微米級氣泡的氣液混合泵,不僅能夠克服傳統(tǒng)氣浮設備中氣泡直徑大,易翻騰不穩(wěn)定的問題,而且省略了空壓機和大型溶氣罐等設備,大大提高了經濟型和實用性。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浮選柱;??????????????1-1—柱體;?????????????1-2—浮渣排出口;
1-3—處理液排出口;??????1-4—備用排液口;???????2—氣泡生成裝置;
2-1—進水閥門;??????????2-2—真空表;???????????2-3—第一管路;
2-4—第一液體流量計;????2-5—氣體流量計;???????2-6—吸氣閥;
2-7—進氣管;????????????2-8—氣液混合泵;???????2-9—第二管路;
2-10—氣液分離罐;???????2-11—第三管路;????????2-12—壓力表;
2-13—溶氣水出水閥門;???3—廢水進水裝置;???????3-1—水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931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