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88569.7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20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曾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佳華數控工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3/02 | 分類號: | B24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0009 貴州省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銑刀 周齒后角 加工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銑刀加工設備,具體是涉及一種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立銑刀是數控銑削中最常用的一種銑刀,圓柱面上的切削刃是主切削刃,端面上分布為副切削刃,主切削刃一般為螺旋齒,這樣可以增加切削平穩性,提高加工精度。立銑刀在機械加工技術領域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用于加工凹槽,臺階面以及利用靠模加工成形面。因此立銑刀的加工制造顯得格外重要,其中立銑刀周齒后角的加工是立銑刀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待加工產品的質量,同時影響立銑刀的使用壽命。目前,在加工立銑刀周齒后角工序時,通常是在立銑刀兩端中心孔,再用頂針頂住中心孔來加工周齒后角,采用這種加工方式為干磨加工,因此在加工時會影響前角光潔度,且刀刃易退火,同時加工效率較低,使用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裝置,包括機座、磨削機構及螺旋頂出機構,所述螺旋頂出機構通過固定塊安裝在機座上方,所述磨削機構安裝在螺旋頂出機構一側,在磨削機構上安裝有砂輪,在磨削機構內靠立銑刀周齒前角處設置有一塊支板。
在螺旋頂出機構上靠砂輪一側還設置有噴水管。
所述螺旋頂出機構上設置有頂桿。
所述螺旋頂出機構背離砂輪的一面設置有把手。
所述磨削機構上分別設置有豎向調節手輪和橫向調節手輪。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用清邊方式進行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通過用孔套方式在立銑刀周齒前角內放一塊支板,用頂桿方式螺旋頂出,加上冷卻液進行磨削加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加工速度,增加磨削加工后產品的光潔度,降低了產品周齒前、后角的退火,增加了產品耐磨性,提高了產品質量。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作,可在銑刀加工技術領域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立銑刀、支板及砂輪的位置關系放大示意圖。
圖中:1-機座,2-固定塊,3-磨削機構,4-豎向調節手輪,5-橫向調節手輪,6-砂輪,7-螺旋頂出機構,8-把手,9-頂桿,10-立銑刀,11-支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立銑刀周齒后角加工裝置,包括機座1、磨削機構3及螺旋頂出機構7,所述螺旋頂出機構7通過固定塊2安裝在機座1上方,所述磨削機構3安裝在螺旋頂出機構7一側,在磨削機構3上安裝有砂輪6,在磨削機構3內靠立銑刀周齒前角處設置有一塊支板11,在螺旋頂出機構7上靠砂輪6一側還設置有噴水管(圖中未示出)。采用本技術方案,可用清邊方式對立銑刀周齒后角進行加工,通過該裝置在加工立銑刀周齒后角時,直接將立銑刀10放入設置在螺桿頂出機構7上的孔套內,在周齒前角內放一塊支板11,用頂桿方式螺旋頂出,同時加上冷卻液進行磨削加工。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增加了磨削后產品的光潔度,降低了產品周齒前、后角的退火,進而增加了產品的耐磨性。
所述螺旋頂出機構7上設置有頂桿9。通過頂桿9可以將放置有立銑刀10的孔套從螺旋頂出機構7內頂出,以實現立銑刀加工時的裝入和取出,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所述螺旋頂出機構7背離砂輪6的一面設置有把手8。在使用時,可以操作把手8將孔套鎖緊。
所述磨削機構3上分別設置有豎向調節手輪4和橫向調節手輪5通過豎向調節手輪4和橫向調節手輪5可以調節磨削機構3上下左右位置,以滿足不同尺寸規格立銑刀10的加工要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采用本實用新型對立銑刀周齒后角進行加工,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加工速度,同時增加產品光潔度,提高產品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佳華數控工具有限公司,未經貴州佳華數控工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8856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