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鐵尾礦攪拌槽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86422.4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28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允超;李立剛;孟慶霞;余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九冶三維化工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C5/16 | 分類號: | B28C5/16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天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尾礦 攪拌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攪拌槽,特別是一種鐵尾礦攪拌槽。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許多礦山都存在大量的采空區,尾礦回填是消除非煤礦山安全隱患的主要治本之策。在尾礦回填系統中,目前用于回填物料混合的攪拌槽一般采用的都是平底槽、上下兩層渦輪槳攪拌器的結構。渦輪槳在旋轉時形成高度湍動的徑向流動,適用于氣體及不互溶液體的分散和液相反應過程。但是在攪拌過程中尾礦與水泥混合不均勻,罐體周邊有約200mm的死區存在,且渦輪槳消耗功率較大。罐體內周圍沒有使用擋板,罐體內物料攪拌時易形成漩渦,影響攪拌效果。罐體采用的是平底攪拌罐,排料管道離罐底距離大,排料時槽底容易積料,放料不凈造成罐底形成大約100mm的積料層。所以如何解決目前尾礦攪拌裝置中的這些問題,設計一種更適合的攪拌槽,降低能耗、節約成本等就成為目前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為解決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鐵尾礦攪拌槽,可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物料攪拌不均、槽壁底有積料、放料不凈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槽體和攪拌軸,支座與槽體頂部的井字梁固定在一起,減速機安裝在支座上,電機與減速機相連接,減速機經聯軸器與槽體內的攪拌軸上部相連接,攪拌軸中部在槽體內裝有第一槳葉,攪拌軸下部在槽體內裝有第二槳葉,槽體的槽底為150°的錐形,槽底下部有出料口,槽體的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三塊擋料板。
本實用新型滿足了使用工礦攪拌需求,提高了攪拌槽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是鐵尾礦攪拌槽上的創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面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槽體和攪拌軸,支座7與槽體1頂部的井字梁固定在一起,減速機9安裝在支座7上,電機8與減速機9相連接,減速機9經聯軸器10與槽體1內的攪拌軸2上部相連接,攪拌軸2中部在槽體1內裝有第一槳葉5,攪拌軸2下部在槽體1內裝有第二槳葉6,槽體1的槽底為150°的錐形,槽底下部有出料口3,槽體1的內壁上沿周向均布有三塊擋料板4。
???為了保證使用效果,所述的擋料板4的寬度為槽體1直徑的0.1倍。
???所述的第一槳葉5、第二槳葉6均為等螺旋狀的軸流式CBY槳葉。
???所述的第一槳葉5、第二槳葉6經螺栓安裝在攪拌軸2上,構成拆裝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情況是,鐵尾礦、水泥、水混合后的物料有以下特性:濃度大約在70%-75%,在這個濃度區間鐵尾礦混合物料具有流動性,填充時泵送效率較高;礦石密度約2.8-3.0kg/m3,顆粒度大小約為0.1mm。結合以上特性,本實用新型采用高效軸流式CBY攪拌槳。該槳葉屬于軸流式槳葉,功率消耗比渦輪槳低,尤其適合固液混合攪拌中完全懸浮和均勻懸浮的要求。由于鐵尾礦沉降速度較快,在安裝時,將第二槳葉的凸面朝下,使其向上提升尾礦料漿液,將第一槳葉的凸面朝上,使其向下翻壓尾礦料漿,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得鐵尾礦與水泥進行充分混合,達到罐底不積料的目的。
其次,針對原攪拌槽的以下不足之處:槽底為平底攪拌槽,槽體內周邊沒有使用擋板,以及排料管道離底距離大,排料時槽底容易積料,放料不凈造成罐底形成大約的積料層等缺點,本實用新型特將槽體設計為150°錐底型,槽體四周均勻布置三塊擋塊,擋板的寬度為槽體直徑的0.1倍,高度與料漿的正常液位相同,這樣既有效的解決了料漿攪拌時的漩渦現象,又完全解決了放料不凈造成的積料層問題,更利于沖洗罐體。
本實用新型既可用于尾礦回填處理工藝系統中,也可在其它選礦工藝中推廣使用,在解決了原設備缺陷的同時,改善并達到了良好的攪拌性能,有效降低能耗、節約成本、檢修維護方便,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九冶三維化工機械有限公司,未經鄭州九冶三維化工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8642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