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84516.8 | 申請日: | 2013-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81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軍;酈趙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萬鑫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0 | 分類號: | C02F11/00;C02F7/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陸永強 |
| 地址: | 311835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能曝氣 太陽能 魚塘 底質 良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魚塘底質改良機,具體涉及一種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
背景技術
池塘養殖中,投入水體的餌料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元素以及有機物質,僅有少部分被養殖生物所吸收,大部分以生物糞便和殘餌的形式沉入塘底形成底泥,并在塘底形成厭氧環境,其分解代謝產生有毒物質和營養鹽不斷積累并向水層擴散,容易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或惡化,給水產養殖帶來潛在風險。同時,有研究表明,沉積物和水體之間磷的平衡濃度很低,意味著底質對磷的吸附能力很強,而能被釋放到水體中的磷很少。磷在養殖水體中通常是制約水體初級生產力的關鍵因子,直接影響水產品產量。由于底質中的磷難以釋放到水體中,供浮游植物吸收轉化成初級生產力,在養殖實踐中就需要不斷地向水體中施加磷肥,而這又造成水體和底泥中磷的進一步富集,使受納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加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魚塘底泥中磷富集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一種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設有一個用若干塊隔板相互拼接而成的且密閉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內設有蓄電機構和控制機構,所述底座上表面還設有太陽能光電轉換機構,底座下表面設有浮筒機構和提水機構,所述太陽能光電轉換機構與蓄電機構電連接,蓄電機構與控制機構電連接,控制機構與提水機構電連接,所述提水機構包括與底座下表面固連的且呈筒狀的導流筒,所述導流筒內設有電機,電機的輸出端與葉輪固連且葉輪也位于導流筒內,所述導流筒的端部還連接有一根可形變的軟管,所述底座上還設有一個能曝氣的曝氣機構。
在上述的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中,所述軟管的內還設有一個過濾網且該過濾網的孔徑在5-10目之間。
在上述的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中,所述浮筒機構包括浮筒,浮筒有兩個且沿底座的中心線對稱設置。
在上述的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中,所述太陽能光電轉換機構包括太陽能板,所述太陽能板有兩塊且沿底座的中心線對稱設置。
在上述的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中,所述太陽能板傾斜設置在底座上且傾斜的角度在15-30°之間。
在上述的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中,所述曝氣機構包括設在底座上表面的壓縮機,所述壓縮機用壓縮管路連接壓縮空氣罐,所述壓縮空氣罐底部連接曝氣管,所述壓縮空氣罐設在底座下表面。
在上述的能曝氣的太陽能魚塘底質改良機中,所述壓縮空氣罐有兩個且沿底座的中心線對稱設置,所述曝氣管底端連接圓盤狀的曝氣盤,所述曝氣盤的外壁密布有曝氣孔。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利用太陽能作為動力,清潔環保;2、兩側太陽能板的傾斜設置能夠保證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位置的變化,太陽能板都可以接收到充足的日光照射,延長了利用太陽能的時間,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率;3、過濾網可以防止魚塘中的大顆粒物質進入軟管,從而堵塞管道而破壞裝置;4、可形變的軟管可以隨著魚塘不同位置的深淺而改變彎曲度,增大了該裝置的適用范圍;5、曝氣機構9能對魚塘進行曝氣,從而提高水體中的含氧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3是提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底座1、隔板2、控制室3、蓄電機構4、控制機構5、浮筒機構6、浮筒61、提水機構7、導流筒71、電機72、葉輪73、軟管74、過濾網75、太陽能光電轉換機構8、太陽能板81、曝氣機構9、壓縮機91、壓縮管路92、壓縮空氣罐93、曝氣管94、曝氣盤95、曝氣孔9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萬鑫自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萬鑫自控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8451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