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消防逃生安全梯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84427.3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405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黃曉冬;王彥哲;郭欽;張潔;張大鎮;胡雪彥;林順福;黃曉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曉冬;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6C1/383 | 分類號: | E06C1/383;E06C9/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麗 |
| 地址: | 3500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消防 逃生 安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防逃生工具,特別是一種消防安全梯。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高層建筑在城市里面越來越常見。然而,多層及高層建筑的火災救援問題也漸漸的凸現出來,特別是住宅樓、辦公樓、教學樓等,由于樓層高、體量大、人員密集、疏散樓梯較少、一旦發生火災,后果不堪設想。目前,對于此類火宅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消防云梯車、高噴車等,此類救援方式存在下列缺陷:
其一,云梯車的面積和抬升的高度有限,因此對于更高樓層的被困人員以及人員密集樓層的被困人員的救援工作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其二,消防云梯車、高噴車在救援時通常需要救援人員接近著火建筑,當火勢兇猛無法控制時,甚至還會威脅到救援人員的生命。
近年來,為了彌補消防云梯車、高噴車救援的不足,市場上逐步出現了一些家用的消防逃生工具,例如消防逃生軟梯、應急耐火救生繩、鋼絲繩等,這類的產品自身都存在不同的缺陷。
消防逃生軟梯,又稱為尼龍軟爬梯,是目前市場上較為常見的消防逃生工具,它由尼龍繩和鋁合金桿連接而成,其缺點是耐火性能差、長度有限、穩定性差,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不高,由以往的一些火災實例可以發現滯留在火場的往往是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顯然該逃生工具不適合此類人群使用。
應急耐火救生繩、鋼絲繩缺點是長度有限、靈活性差、安全性差,且同樣不適合行動不便人群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全性能高、靈活性強,適用人群廣的消防逃生安全梯。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包括操作箱、伸縮爬梯、擋板;所述的操作箱內部固定設置有倒L形直桿,伸縮爬梯上端通過萬向節鉸接于倒L形直桿上;所述的擋板通過萬向節鉸接于伸縮爬梯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安全性能高、靈活性強、適用人群廣、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標號說明:1-操作箱、2-伸縮爬梯、3-擋板、4-倒L形直桿、5-萬向節、6-背板、7-底板、8-滑動裝置、9-滑槽、10-滑輪、11-安全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操作箱1、伸縮爬梯2、擋板3;所述的操作箱1內部固定設置有倒L形直桿4,倒L形直桿4向一側延伸,倒L形直桿沿延伸方向的末端連接有伸縮爬梯2;該伸縮爬梯2的上端通過萬向節5連接于倒L形直桿;所述的擋板3通過萬向節5鉸接于伸縮爬梯2下端。
如圖2所示,所述的伸縮爬梯2上設置有折疊滑板;所述的折疊滑板包括背板6和底板7,背板6與底板7之間通過鉸接連接;所述的背板6后表面的左右兩側設置有滑動裝置8,伸縮爬梯2兩側立桿上設置有與滑動裝置8相配合的滑槽9,從而使折疊滑板在滑動裝置8的限位作用和安全繩11的牽引作用下沿著爬梯滑落至擋板3處。
所述的操作箱1內部或倒L形直桿4上固定設置有一對滑輪10,滑輪10上繞有安全繩11;所述的安全繩11的一端連接于滑輪10上,安全繩11的另一端與背板6相連接。
在操作箱1的底部或側壁上還設置有固定裝置,用于將本實用新型固定于建筑上,以防止用戶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時從高空墜落。
在擋板3四周還可以設置安全護欄和安全帶,以增加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其工作原理如下:
本實用新型根據使用狀態不同,存在以下三種模式:
模式一,為正常模式。在正常模式下,本實用新型的所有部件均折疊壓縮并存放于操作箱1內。
模式二,為逃生模式。在火災發生時,且被困人員距離地面較近時可使用逃生模式。逃生模式使用方法為:將操作箱1打開,把壓縮狀態下的伸縮爬梯2伸長并翻下擋板3,將伸縮爬梯2撐于地面從而形成一個臨時滑梯,然后將折疊滑板取出并安裝在伸縮爬梯2上,此時便能坐上折疊滑板并系好安全帶,最后順著由伸縮爬梯2所形成的臨時滑梯滑至地面或安全處。
模式三,為緊急模式。在火災發生時,且被困人員距離地面較高時可使用緊急模式。緊急模式使用方法為:將操作箱1打開,把壓縮狀態下的伸縮爬梯2伸長并翻下擋板3并調節萬向節5使擋板3與伸縮爬梯2相互垂直,之后將伸縮爬梯2調整至與建筑外立面平行的角度,此時便能利用爬梯緩緩向下移動,最后站立在擋板3之上等待救援,若本實用新型設置于陽臺上,且各陽臺均安裝有本實用新型就能利用本模式從上層陽臺爬至下層的陽臺,之后再經由該層的陽臺往下爬直到地面附近或與救援人員相接觸的區域從而成功逃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曉冬;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未經黃曉冬;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8442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