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拉鏈顆粒上止機振動盤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80929.9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280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蒯英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熟市給力拉鏈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27/02 | 分類號: | B65G27/02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 地址: | 215500 江蘇省蘇州市常***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拉鏈 顆粒 上止機 振動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供給物料的振動盤,具體是一種拉鏈顆粒上止機振動盤。?
背景技術
振動盤是一種自動組裝或自動加工機械的輔助送料設備,廣泛應用在拉鏈制造行業,用于輸送各種五金輔件,如拉鏈上止、拉鏈頭等。振動盤能把各種產品有序地排列出來,配合自動組裝設備將產品各個部位組裝起來成為完整的一個產品,或者配合自動加工機械完成對工件的加工。?
振動盤通過振動將無序工件自動有序定向排列整齊、準確地輸送到下道工序。振動盤的工作原理:振動盤的出料盤下面有個脈沖電磁鐵,通過脈沖電磁鐵工作可以使料斗作垂直方向振動,由傾斜的彈簧片帶動料斗繞其垂直軸做扭擺振動。料斗內零件,由于受到這種振動而沿螺旋軌道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經過一系列軌道的篩選或者姿態變化,零件能夠按照組裝或者加工的要求呈統一狀態自動進入組裝或者加工位置。?
在拉鏈的生產過程中,當鏈布帶上植牙后,需要在鏈布帶的末端壓上拉鏈上止,拉鏈上止固定于鏈布帶上,限制拉鏈在拉合時拉頭滑出鏈布帶的止動件。振動盤將拉鏈上止輸送到沖壓位置后,沖壓設備將拉鏈上止沖壓在鏈布帶上。由于拉鏈上止設置在在一條拉鏈的左右鏈布帶上,一條拉鏈上的上兩個拉鏈上止一般是同時壓在鏈布帶上的。因此,雙邊拉鏈上止機一般均設置有兩個振動盤,如CN201700535U公開的一種上止機,分別為左右鏈布帶分別輸送拉鏈上止,浪費了有限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拉鏈顆粒上止機振動盤,該振動盤能夠實現雙路輸送拉鏈上止。?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拉鏈顆粒上止機振動盤,包括圓形料斗,所述料斗的下方設置有振動發生器,所述料斗的底面中間高四周低,所述料斗的內壁上設置有螺旋軌道;在螺旋軌道的末端,所述料斗上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處設置有長條狀輸送帶,所述輸送帶豎向放置,所述輸送帶的頭端設置在螺旋軌道的末端處,所述輸送帶的頭端低于螺旋軌道的末端;拉鏈上止被輸送至螺旋軌道末端后,從螺旋軌道的末端落下騎跨在輸送帶上,拉鏈上止沿輸送帶滑動至組裝位置,在螺旋軌道的末端,螺旋軌道的表面以漸進的方式逐漸分成上下兩個層次,形成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輸送帶分為第一輸送帶和第二輸送帶,所述第一輸送帶的頭端設置在螺旋軌道末端的上表面下,所述第二輸送帶的頭端設置在螺旋軌道末端的下表面下。?
為了螺旋軌道盡可能多地輸送拉鏈上止物料,所述螺旋軌道的表面向料斗的側壁傾斜。?
螺旋軌道的末端形成的上表面位于外側,螺旋軌道的末端形成的下表面位于內側。?
所述螺旋軌道的末端與第一輸送帶相接處,第一輸送帶的外側設置有第一擋板;所述螺旋軌道的末端與第二輸送帶相接處,第二輸送帶的外側設置有第二擋板。?
所述第二擋板不高于第一輸送帶。?
本實用新型利用現有的拉鏈顆粒上止機振動盤,只是進行局部的改進便可以實現雙路輸送拉鏈上止,減少使用一個振動盤,減少了機器的體積,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料斗上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拉鏈顆粒上止機振動盤,包括圓形料斗1,所述料斗1的下方設置有振動發生器2,振動發生器2使料斗1在垂直方向上振動。?
所述料斗1的內壁上設置有螺旋軌道4,為了便于使拉鏈上止進入到螺旋軌道4上,所述料斗1的底面3設置成中間高四周低的形狀。?
為了螺旋軌道4的表面的拉鏈上止物料不至于輕易回落至料斗,所述螺旋軌道4的表面向料斗1的側壁傾斜。?
在螺旋軌道4的末端,所述料斗1上設置有出料口。?
在螺旋軌道4的末端,螺旋軌道4的表面以漸進的方式逐漸分成上下兩個層次,形成上表面9和下表面10。這個改變了現有技術中螺旋軌道4末端的結構,使拉鏈上止物料在螺旋軌道4上上升至末端時分成兩個路徑。這是本實用新型的關鍵技術點,否則,即使有兩個輸送帶,也不能順利實現雙路輸送拉鏈上止。因為拉鏈上止從螺旋軌道4落向輸送帶的路徑基本上是固定的。?
所述出料口處設置有長條狀輸送帶,所述輸送帶豎向放置,所述輸送帶分為第一輸送帶5和第二輸送帶6,所述第一輸送帶5的頭端設置在螺旋軌道4末端的上表面9下,所述第二輸送帶6的頭端設置在螺旋軌道末端的下表面10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熟市給力拉鏈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常熟市給力拉鏈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8092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