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宮腔分隔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77191.0 | 申請日: | 2013-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01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42 | 分類號: | A61B17/4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沈履君 |
| 地址: | 2009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宮腔分隔器。
背景技術
現今,由于子宮內腔粘連會造成的子宮內腔閉鎖,即使部分粘連也會導致子宮內腔容積縮小,引起月經稀發、閉經或不孕等癥狀。正常子宮內腔在生理狀態下前后壁接觸合攏,即使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脫時亦不會出現粘連,這皆因子宮內膜基底層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如果一旦因手術或炎癥等物理或化學因素刺激損傷了子宮內膜,造成內膜基底層的破壞,改變了正常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有規律的生長脫落,則可導致子宮間質中的纖維蛋白原滲出、沉積,造成子宮內腔前后壁粘連。本病的治療目前多采用子宮內腔鏡下電切術將子宮內腔粘連帶分離。但子宮內腔鏡電切手術本身也對子宮內膜造成損傷,手術分離的子宮內腔前后壁術后亦有可能再次粘連,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
如何設計一種結構簡單、臨床使用效果良好的醫療器械用于預防子宮內腔粘連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克服現有的醫療器械治療子宮內腔粘連所存在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宮腔分隔器,該宮腔分隔器既能夠在短期內預防子宮內腔粘連,又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的異物刺激。
本實用新型的宮腔分隔器,包括環狀體,所述環狀體的垂直橫截面的形狀與子宮內腔的形狀相同,所述環狀體內設有覆蓋所述環狀體內圈且與所述內圈粘連的隔膜。
所述隔膜是采用聚乳酸制成。
所述環狀體的外圈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20mm和22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隔膜使得子宮內腔前后壁被隔離開來,避免手術后短期內的炎性滲出導致子宮內腔粘連;
2、隔膜采用聚乳酸制成,聚乳酸為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隔膜放入子宮內腔內約90天可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減少對子宮內膜的異物刺激;
3、環狀體符和子宮內腔形狀,比子宮內腔略大,能夠貼合子宮內腔,最大范圍地預防子宮內腔前后壁粘連;
4、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放置簡便,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產和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宮腔分隔器,包括環狀體1,所述環狀體1的垂直橫截面的形狀與子宮內腔的形狀相同,所述環狀體1內設有覆蓋所述環狀體1內圈11且與所述內圈11粘連的隔膜2。
所述隔膜2是采用聚乳酸制成。
所述環狀體1的外圈12的長度L和寬度W分別為20mm和22mm。
所述環狀體1采用藥銅不銹鋼制成。
本裝置適用于宮腔鏡或人工流產手術后預防子宮內腔前后壁粘連,本裝置的臨床使用的三種方法為:
1)宮腔鏡手術后或其他宮腔手術操作術后,按常規放置宮內節育器的方式操作將帶有隔膜2的宮腔分隔器放入子宮內腔中;
2)當患者有生育需求時,則在月經來潮2-3次后取出本裝置;當患者無生育需求時,則本裝置可放置5-10年。
本裝置能夠最大范圍地預防子宮內腔前后壁發生粘連,本實用新型的隔膜2采用聚乳酸制成,聚乳酸為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隔膜2放入子宮內腔內約90天可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既能夠在短期內預防子宮內腔粘連,又減少了對子宮內膜的長期異物刺激。本裝置的環狀體1的外圈12的長度和寬度值大于一般普通患者的子宮內腔的長度和寬度值,可根據情況增減環狀體1的外圈12的長度和寬度值,使本裝置的環狀體1能夠穩定地設置于子宮內腔中。本裝置價格低廉,技術難度低,便于推廣,能夠降低患者就醫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未經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771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真空機自由曲面三元流葉輪
- 下一篇:帶清潔功能的微創手術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