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側拉筒壓腳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76516.3 | 申請日: | 2013-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539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汪迎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5B29/06 | 分類號: | D05B29/06;D05B35/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倪小敏;鄭永泉 |
| 地址: | 515300 廣東省揭陽市普***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側拉筒壓腳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腳。
背景技術
在服裝生產中,衣領、織帶及衫身通常需要分次縫合,之后再經人工修止口。工序繁瑣,同時由于修止口工序為人工操作,導致最終成品后領止口大小不一,影響美感。
現有的壓腳,通常用于把布料壓緊在送布牙上,以便于縫紉時布料移動,功能單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用于輔助上領和修止領的壓腳,使三步工序合二為一。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提供一種側拉筒壓腳,包括壓腳及側拉筒,所述壓腳包括壓桿、設有下針孔的壓板及引入腳,所述側拉筒為中空結構,且與壓腳的引入腳相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與所述側拉筒相連接的擋切刀片。
優選地,所述壓板的底面設有凹陷部。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凹陷部寬0.3~0.4cm。
優選地,所述擋切刀片與壓板側壁最小距離為0.2~0.4cm。
優選地,所述壓板靠近擋切刀片一側的邊緣與下針孔中心最小距離為0.15~0.25cm。
優選地,所述側拉筒頂端還連接有織帶定位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簡化操作技能、提高生產效率;(原有三線或平車上編織領工序省略,手工修后領止口工序省略,三個工序三合一)。
2、??????????????????提高服裝產品質量:利用側扭拉筒壓腳最大利用切刀車功能,可一次性將織帶和領同時上上去。同時切刀車也均勻一致的將后領多余止口切掉,可保障在壓領線時寬窄一致,可保證不漏止口。
3、??????????????????保證產品的美觀:使用此產品保證成衣領圈線寬窄一致,止口大小一致具有飽滿立體感。
4、??????????????????更大程度的節省人力制造成本減少無用工,原有上領工序與修止口工序人手與可省略,且不會產生制造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側拉筒壓腳一個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為圖1所示的側拉筒壓腳的后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側拉筒壓腳的仰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壓腳1,壓桿11,壓板12,凹陷部121,下針孔122,引入腳13,側拉筒2,織帶調整部21,擋切刀片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側拉筒壓腳的一個實施例的正視圖,包括壓腳1、壓桿11、壓板12、引入腳13、側拉筒2、織帶調整部21及擋切刀片3。所述側拉筒2焊接于外側引入腳13。所述擋切刀片3與壓板12側壁最小距離為0.3cm。
如圖2-3所示,壓板12設有下針孔,且其底部設有凹陷部121,所述凹陷部寬0.35cm,壓板12靠近擋切刀片3一側的邊緣與下針孔中心最小距離為0.2cm。
使用時,將織帶經穿入側拉筒2拉出,經過凹陷部121,伸出壓板邊緣約1cm。之后壓于衣領及衫身邊緣處,過切刀縫紉機,即可將領、衫身及織帶之間的縫合工序與切止口工序一步完成。
應該注意的是,此說明書之附圖及以上對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的描述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柏堡龍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765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縫紉機及縫紉機壓腳
- 下一篇:一種羽絨服下擺處縫制四道嵌線的壓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