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脫硫吸收塔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75431.3 | 申請日: | 2013-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640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志剛;宋云鵬;譚效德;楊秀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大唐集團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長江 |
| 地址: | 10009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脫硫 吸收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領域,尤其涉及煙氣濕法脫硫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脫硫吸收塔。
背景技術
很多工業產生的煙氣中含有二氧化硫,其與降水融合形成酸雨,會嚴重危害居民健康,腐蝕建筑材料,破壞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環境因素。消減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大氣二氧化硫污染、保護大氣環境質量,是目前及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之一。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術頗多,諸如改善能源結構、采用清潔燃料等,但是,煙氣脫硫是有效消減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可替代的技術。煙氣脫硫的方法很多,根據物理及化學的基本原理,大體上可分為吸收法、吸附法及催化法三種。吸收法是凈化煙氣中二氧化硫的最重要的、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吸收法又分為干法和濕法。
現有煙氣濕法脫硫的原理是利用石灰石漿液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反應,將二氧化硫轉化成石膏,達到去除煙氣中二氧化硫的目的,其原理如下:
中和反應:2CaCO3+H2O+2SO2=2CaSO3·1/2H2O+2CO2
氧化反應:2CaSO3·1/2H2O+O2+3H2O=2CaSO4·2H2O
在煙氣脫硫(FGD)系統中的關鍵裝置脫硫吸收塔設計中,為了滿足脫硫性能、經濟等指標以及除霧器正常運行的要求,需要限定設計煙氣流速范圍大約在3~6m/s。現有吸收塔的塔徑從煙氣入口到除霧器上部的煙氣出口的區域范圍是相同的。
現有的脫硫吸收塔煙氣設計流速一般是滿足除霧器設備要求,而沒有實現脫硫性能、經濟等指標的最大化。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脫硫吸收塔,對吸收區域和除霧區域的吸收塔直徑進行合理優化、創新。
通過局部調整吸收塔塔徑,進而導致吸收塔吸收區域和除霧區域的流速不同,滿足各個區域的最佳要求。從而有效解決了高流速帶來節省投資成本與高流速受到除霧器設備限制之間的相對矛盾。有效實現了各個制約因素之間的最優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的脫硫吸收塔,包括:
吸收區域;
除霧區域;
安裝在除霧區域內的除霧器;
所述除霧區域具有第一塔徑,所述吸收區域具有第二塔徑,第一塔徑大于第二塔徑。
進一步地,所述吸收區域的截面面積(㎡)與脫硫吸收塔整體風量(m3/s)的比例為1:3~1:6。
進一步地,還包括若干漿液噴淋層,包括若干噴淋管道及若干噴嘴。
進一步地,所述漿液噴淋層的層數為1~7層。
進一步地,所述漿液噴淋層安裝在吸收區域內。
進一步地,所述漿液噴淋層安裝在除霧區域內。
進一步地,所述吸收區域的下部的具有一煙氣入口;所述除霧區域上部具有一煙氣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吸收區域位于除霧區域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新型的脫硫吸收塔為圓柱形與圓臺形的組合結構或方柱形與方臺形的組合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塔徑與第一塔徑的比例為1:1.02~1:2。
通過采取上述方案,煙氣從煙氣入口,流經漿液噴淋層,至除霧器下方,即吸收區域。吸收區域的煙氣流速為3~6m/s,可實現脫硫性能、經濟等指標的最大化。吸收區域以上的部分即為除霧區域。除霧區域具有的第一塔徑大于吸收區域具有的第二塔徑,因此,除霧區域的煙氣流速滿足除霧器正常運行的要求的速度,即通常小于吸收塔區域的煙氣流速。所述漿液噴淋層也可安裝在除霧區,由于除霧區塔徑大,漿液噴淋層可以多布置噴嘴,增大噴淋漿液量,提高脫硫效率。
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塔徑變化的靈活組合,改變吸收區域和除霧區域的塔徑比例,實現了吸收區域較高流速和除霧區域較低流速的優化統一,達到節約投資、運行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大唐集團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大唐集團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7543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