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智能后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74953.1 | 申請日: | 2013-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814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付威;徐遠新;朱立新;齊超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1/00 | 分類號: | B60R1/00;B60R1/07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寇蘭英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智能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智能控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輛智能后視裝置。
背景技術
車輛在運行時需要經常進行轉彎、車道變換以及倒車操作,在該過程中,需要通過后視鏡判斷后方是否有其他車輛,在保證有足夠安全空間的前提下才能換道或者轉彎。尤其是大型車輛,其車身長,在轉彎過程中盲區大,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目前,車上所安裝的后視鏡基本都是固定的,由于后視鏡本身的大小、形狀以及表面弧度等特性,駕駛員通過后視鏡所能看到的區域是一定的,因此駕駛過程存在一定的視野盲區。在車輛行駛前,駕駛員往往根據自身的特點及駕駛習慣將后視鏡調整到最適合的角度,而在駕駛過程中無法進行實時調節,很多交通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于視野盲區引起的。雖然有的車上安裝了廣角后視鏡以擴大視野、減小盲區,但是廣角后視鏡一般安裝在后視鏡下方,尺寸較小,而且觀察到的圖像失真嚴重,駕駛員通過它很難判斷車輛與其他物體的真實空間位置關系,無法從根本上消除視野盲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智能后視裝置,該裝置能夠實時監測車輛后輪及其周圍的情況,使汽車后輪位置總在駕駛員的視線范圍。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予以達到。
一種車輛智能后視裝置,包括左右后視鏡支架,左右后視鏡支架上部對應設置有左右常規后視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常規后視鏡上部對應安裝有左右攝像頭,所述左右后視鏡支架下部對應安裝有左右電機,所述左右電機上對應安裝有左右隨動后視鏡;在車輛左右后車輪上方的車身上對應設置有左右車身標記物,左右車身標記物對應處于左右攝像頭視場的中心位置;
以及固定安裝在駕駛室內的微處理器,所述左右攝像頭的視頻輸出端對應電連接微處理器的兩個視頻輸入端,所述左右電機的控制端對應電連接微處理器的兩個I/O輸出端。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進一步改進在于:
所述車身標記物為區別與車身顏色的橢圓形的金屬板。
所述攝像頭采用中星YJS-01USB2.0攝像頭。
所述電機采用眾為興步進電機,型號為85BYG。
所述微處理器采用ARM9處理器,型號為S3C2410。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主要部件采用攝像頭、ARM9處理器以及隨動后視鏡和步進電機,投資費用少、設計簡單、可靠性高,而且不需要對車輛進行過多改裝。攝像頭獲取的后視圖像的處理以及車頭轉向角度值和隨動后視鏡應轉角度值的計算由ARM9處理器直接完成,智能化高,可以廣泛應用于大型鉸接貨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輛智能后視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其中,圖1a為主視圖,圖1b為左視圖;
圖2為圖1中的的隨動后視鏡、攝像頭以及電機安裝示意圖;
圖中:1、車身標記物;2、攝像頭;3、隨動后視鏡;4、微處理器;5、常規后視鏡;6、電機;7、隨動后視鏡殼體;8、后視鏡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車輛智能后視裝置的安裝示意圖。該裝置包括左右后視鏡支架8,左右后視鏡支架8上部對應設置有左右常規后視鏡5,左右常規后視鏡5上部對應安裝有左右攝像頭2,左右攝像頭2分別采用中星YJS-01USB2.0攝像頭,用于采集圖像;左右后視鏡支架8下部對應安裝有左右電機6,左右電機6分別采用眾為興步進電機,型號為85BYG;左右電機6上對應安裝有左右隨動后視鏡3,通過左右電機6的驅動,左右隨動后視鏡3轉動相應的角度,使得左右隨動后視鏡3中反射的圖像總能給駕駛員提供足夠的有效視野;在車輛左右后車輪上方的車身上對應設置有左右車身標記物1,車身標記物1為區別與車身顏色的橢圓形的金屬板,用作左右攝像頭采集圖像的識別目標,左右車身標記物1對應處于左右攝像頭視場的中心位置。
以及固定安裝在駕駛室內的微處理器4,微處理器4采用ARM9處理器,型號為S3C2410;左右攝像頭2的視頻輸出端對應電連接微處理器4的兩個視頻輸入端,左右電機6的控制端對應電連接微處理器4的兩個I/O輸出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749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后艙收納袋
- 下一篇:多功能搶險救護工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