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控量的補種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71617.1 | 申請日: | 2013-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3503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蔣旭;王立華;王娟;朱煜浩;李庚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明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02 | 分類號: | A01C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控 補種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控量的補種裝置,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播種以后,田地里面會經常出現間歇式的缺苗斷壟現象,需要補種,但此時應用播種機械一方面損壞農作物,另一方面浪費資源,只能依靠人工補種,在此過程中,人們只能不停地蹲下或者彎腰作業,這樣不僅補種效率低,人們的勞動強度大且在補種過程中,補種的深度不好控制;此外一些偏遠的山區由于地勢崎嶇不平使得播種條件比較差,不能使用機械播種,特殊的環境中,鋤頭、鐵鍬等農具的操作有時也會受到限制,有些種植在山坡,在使用鋤頭翻土的過程中,沃土會往下移動,從而造成土壤的肥沃不均;有時因種植需要,需將一些植物的種子播到惡劣的環境中,往往這些地方在空間上、工具的使用都會受到限制,只能使用一些小的農具,人們不僅操作困難,而且工作時非常費勁,效率很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控量的補種裝置,以解決補種不方便應用機器、人工勞動強度大等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控量的補種裝置,包括補種管1、容器2、操縱桿3、擋泥板4、連桿5、移動體6、螺釘7、旋轉軸9;容器2安裝在補種管1上,容器2上部設有放料口10,操縱桿3貫穿容器2并位于補種管1內,連桿5位于補種管1內,連桿5上端與操縱桿3下端連接,連桿5下端與通過旋轉軸9與安裝在補種管1下端的擋泥板4連接,移動體6安裝在操縱桿3內,螺釘7安裝在操縱桿3上部并與移動體6連接,操縱桿3中部開設有送料槽8。
使用時,旋轉螺釘7可使操縱桿3內的移動體6上下移動,從而調節操縱桿3上送料槽8的容積大小,以實現補種大小不同的種子,當向下壓操縱桿3進行補種的時候,擋泥板4繞旋轉軸9逆時針旋轉,最終擋泥板4處于關閉狀態,泥土被擋在外面,向上提起操縱桿3的時候,擋泥板4打開,種子落入坑內,以實現將種子準確播種到理想深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用于播不同體積的種子,還可控制下種量,并能將種植置于理想的播種深度;
2、能減小人們補種過程的勞動強度,還可以使用于山區播種;
3、結構簡單,經濟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操縱桿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移動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為:1-補種管、2-容器、3-操縱桿、4-擋泥板、5-連桿、6-移動體、7-螺釘、8-送料槽、9-旋轉軸、10-放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4所示,包括補種管1、容器2、操縱桿3、擋泥板4、連桿5、移動體6、螺釘7、旋轉軸9;容器2安裝在補種管1上,容器2上部設有放料口10,操縱桿3貫穿容器2并位于補種管1內,連桿5位于補種管1內,連桿5上端與操縱桿3下端連接,連桿5下端與通過旋轉軸9與安裝在補種管1下端的擋泥板4連接,移動體6安裝在操縱桿3內,螺釘7安裝在操縱桿3上部并與移動體6通過螺紋連接,操縱桿3中部開設有送料槽8。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明理工大學,未經昆明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7161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登機橋的后立柱單樁基礎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農作物種子形狀掃描計數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