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鏜孔刀桿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868674.4 | 申請日: | 2013-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6471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丹兵;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市泉永機械發(fā)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29/02 | 分類號: | B23B29/02;B23B29/03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chuàng)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 地址: | 362600 福建省泉***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鏜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金屬加工工具領域,涉及鏜孔刀桿。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在對工程機械如挖掘機用鏈節(jié)大小孔進行加工時,通常采用鏜孔工藝,其工藝如下:首先進行粗鏜,然后進行精鏜,最后進行倒角,需要多個鏜刀,每個鏜刀上裝一個刀片,生產(chǎn)效率較低,設備復雜,人工成本較高,加工時間較長,導致加工成本較高。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人提供了一種加工工程機械用鏈節(jié)大小孔的鏜刀并獲得了專利授權(授權公告號為:CN201785616U),該種鏜刀包括有刀桿,該刀桿包括刀桿體和刀桿頭,其特征在于:該刀桿頭上開設有五個與刀片形狀吻合的刀片容置槽,每個刀片容置槽內(nèi)均連接有一刀片。該種鏜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鏈節(jié)的生產(chǎn)效率,但刀桿的加工時間長,且鏜孔時金屬銷排出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鏜孔刀桿,不僅刀桿的生產(chǎn)時間縮短,且方便鏜孔時金屬銷排出。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鏜孔刀桿,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桿底座和形成于刀桿底座上的刀頭,所述刀頭上形成有多個刀片安裝部,所述刀頭在各所述刀片安裝部下方位置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屬銷排出通道。
具體的,所述刀桿底座上形成有多個安裝孔。
具體的,所述刀頭的前端形成有粗鏜或精鏜刀片安裝部。
具體的,所述刀頭的中段形成有凸出的刀片安裝臺,所述刀片安裝臺上形成有多個倒角刀片安裝部。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刀頭在各刀片安裝部下方位置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屬銷排出通道,不僅刀桿的生產(chǎn)時間縮短,且方便鏜孔時金屬銷排出。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的鏜孔刀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鏜孔刀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的現(xiàn)有的鏜孔刀桿,包括刀桿底座10和形成于刀桿底座10上的刀頭20,刀桿底座10上形成有兩個安裝孔11,刀頭20的前端形成有精鏜刀片安裝部21,并安裝有精鏜刀片31,刀頭20的中段形成有凸出的刀片安裝臺22,刀片安裝臺22上形成有兩個倒角刀片安裝部221,并安裝有倒角刀片32,精鏜刀片安裝部21和倒角刀片安裝部221的側部形成有延刀桿軸線方向延伸至刀桿底座10附近的凹槽40。該現(xiàn)有的鏜孔刀桿的加工時間長,且鏜孔時金屬銷排出不方便。
如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鏜孔刀桿,包括刀桿底座50和形成于刀桿底座50上的刀頭60,刀桿底座50上形成有兩個安裝孔51,刀頭60的前端形成有精鏜刀片安裝部61,并安裝有精鏜刀片71,刀頭60的中段形成有凸出的刀片安裝臺62,刀片安裝臺62上形成有兩個倒角刀片安裝部621,并安裝有倒角刀片72,刀頭60在各刀片安裝部(精鏜刀片安裝部61和倒角刀片安裝部621)下方位置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屬銷排出通道80,精鏜刀片安裝部61和倒角刀片安裝部621的側部形成有延刀桿軸線方向延伸至刀頭60的中段的靠近倒角刀片安裝部621位置的凹槽90。該鏜孔刀桿在各刀片安裝部下方位置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屬銷排出通道80,圖2的凹槽90相對圖1的凹槽40大大縮小,減少了刀桿的生產(chǎn)過程中的銑削時間,提高了刀桿的生產(chǎn)效率,且金屬銷排出通道80方便鏜孔時金屬銷排出,提高了鏜孔的工作效率。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zhì)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市泉永機械發(fā)展有限公司,未經(jīng)泉州市泉永機械發(fā)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686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