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支重輪側蓋熔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68279.6 | 申請日: | 2013-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358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丹兵;劉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州市泉永機械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7/02 | 分類號: | B22C7/02;B22C9/04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 地址: | 362600 福建省泉***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重輪側蓋熔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鑄造模具領域,涉及支重輪側蓋熔模。
背景技術
熔模鑄造又稱失蠟法。失蠟法是用蠟制作所要鑄成器物的模子,然后在蠟模上涂以泥漿,這就是泥模。泥模晾干后,在焙燒成陶模。一經焙燒,蠟模全部熔化流失,只剩陶模。一般制泥模時就留下了澆注口,再從澆注口灌入銅液,冷卻后,所需的器物就制成了。
熔模鑄件尺寸精度較高,一般可達CT4-6(砂型鑄造為CT10-13,壓鑄為CT5-7),當然由于熔模鑄造的工藝過程復雜,影響鑄件尺寸精度的因素較多,例如模料的收縮、熔模的變形、型殼在加熱和冷卻過程中的線量變化、合金的收縮率以及在凝固過程中鑄件的變形等,所以普通熔模鑄件的尺寸精度雖然較高,但其一致性仍需提高(采用中、高溫蠟料的鑄件尺寸一致性要提高很多)。
熔模鑄造最大的優點就是由于熔模鑄件有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所以可減少機械加工工作,只是在零件上要求較高的部位留少許加工余量即可,甚至某些鑄件只留打磨、拋光余量,不必機械加工即可使用。由此可見,采用熔模鑄造方法可大量節省機床設備和加工工時,大幅度節約金屬原材料。
熔模鑄造方法的另一優點是,它可以鑄造各種合金的復雜的鑄件,特別可以鑄造高溫合金鑄件。如噴氣式發動機的葉片,其流線型外廓與冷卻用內腔,用機械加工工藝幾乎無法形成。用熔模鑄造工藝生產不僅可以做到批量生產,保證了鑄件的一致性,而且避免了機械加工后殘留刀紋的應力集中。
現有的支重輪側蓋熔模如圖1所示,包括2件支重輪側蓋模10、1個澆道模20和連接支重輪側蓋模10與澆道模20的4個內澆口模30,澆道模20包括錐形澆冒口21和直澆道22,內澆口模30的尺寸為35mm*20mm*30mm,直澆道22的尺寸為250mm*52mm*52mm,易發生因補縮不足導致鑄件內部產生縮松、縮孔等缺陷,一個熔模只能生產2件支重輪側蓋,生產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支重輪側蓋熔模,提高補縮能力,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支重輪側蓋熔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重輪側蓋模、澆道模和連接所述支重輪側蓋模與所述澆道模的內澆口模,所述澆道模包括錐形澆冒口、直澆道和連接所述錐形澆冒口與所述直澆道的球形膨大部,所述內澆口模的尺寸為35mm*30mm*17mm,所述直澆道的尺寸為270mm*55mm*50mm。
具體的,所述球形膨大部的半徑為50mm。
具體的,所述支重輪側蓋模為4個,所述內澆冒口模為8個。
優選的,所述支重輪側蓋模、所述澆道模和所述內澆口模采用石蠟。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高了補縮能力,防止由于補縮不足導致鑄件內部產生縮松、縮孔等缺陷,同時一個熔模可以生產4件支重輪側蓋,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背景技術中現有的支重輪側蓋熔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具體實施方式中的支重輪側蓋熔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2所示的支重輪側蓋熔模,包括支重輪側蓋模40、澆道模50和連接支重輪側蓋模40與澆道模50的內澆口模60,澆道模50包括錐形澆冒口51、直澆道52和連接錐形澆冒口51與直澆道52的球形膨大部53,內澆口模60的尺寸為35mm*30mm*17mm,直澆道52的尺寸為270mm*55mm*50mm,球形膨大部53的半徑為50mm,支重輪側蓋模40為4個,內澆冒口模60為8個,支重輪側蓋模40、澆道模50和內澆口模60采用石蠟。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州市泉永機械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泉州市泉永機械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682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