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罐道繩張力監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57207.1 | 申請日: | 2013-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725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姚遠勝;楊啟光;張立峰;孟建;黃家貧;王鵬越;張小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第四十九工程處;孟建 |
| 主分類號: | G01L5/04 | 分類號: | G01L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澤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閆彪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徐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罐道繩 張力 監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立井提升柔性罐道的張力監測裝置,?尤其是一種罐道繩張力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新世紀繩罐道使用量的日益擴大,罐道張力檢測手段落后的現狀迫切需要改善。近些年隨著各礦山企業對自動化產品的青睞,新型的液壓張緊裝置開始遍地開花,進而出現了一批依托液壓張緊裝置的試驗性的張力監測產品。
各產品普遍采用以下兩種解決方案:
一、在液壓系統中配置油壓傳感器或變送器;
二、采用獨立的空心油缸或油枕。
以上方案普遍的不足在于依托液壓系統,油液污染泄露是兩大頑疾,而且壽命無法預測。其各自的不足又分別在于,方案一是間接測量精度低,無實時性或實時性差。方案二則在于不便更換,停機時間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罐道繩張力監測裝置。該裝置能實現高精度的直接測量,實時監測,且便于拆裝更換,大大縮短了停機時間。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罐道繩張力監測裝置,包括上底座、下底座、傳感器、墊塊、電控系統,其特征是:上底座置于下底座上,內外圓柱表面配合在一起,傳感器、墊塊分別置于下底座左右兩邊的矩形定位凹坑內,夾于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間,傳感器的輸出線與電控系統相連。?所述的上底座與下底座構成一個具有抗傾倒,且在垂直方向可以自由竄動的導向機構。
所述的上底座為一左右剖分結構,由左半底座、右半底座、內沉螺釘組成。整個上座體為一豎直方向中空的結構,以使罐道繩得以穿過,上部為連接法蘭,下部為一具有外導向柱面的凸起。?????所述的下底座一左右剖分結構,由左半底座、右半底座、螺栓螺母組件組成。該下座體也為豎直方向中空的結構,與上底座相配合,下底座上部為一具有內導向柱面的凸起,下部為連接法蘭,連接法蘭的上平面左右各有一矩形定位凹坑,分別置于下底座的左半底座和右半底座上。?????所述的上底座與下底座均為可剖分的中空結構。?????所述的傳感器為一純機械結構的電測壓力傳感器,可將承受的機械壓力轉換成電信號輸出。
所述的傳感器采用非液壓式傳感器,旁置式安裝。?????
所述的墊塊為一與傳感器具有相同外形與相近力學性能的零件。
所述的墊塊可以由另一傳感器所替代,所述的傳感器與替代墊塊的傳感器為同一規格產品,傳感器與替代墊塊的傳感器的輸出線同時與電控系統相連,組成冗余或表決系統。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擺脫了液壓問題的困擾,直接測量實時可靠,采用傳感器與墊塊的不同組合,可構成單一、冗余或表決系統。傳感器也不再套于罐道繩上,安裝更換方便(用千斤頂或其它工具將上底座擎起幾毫米即可更換傳感器),大大縮短了停機時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使用狀態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圖4圖1中上底座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圖1中下底座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圖1中傳感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圖1中墊塊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底座,2.?下底座,3.?傳感器,4.?墊塊,5.?電控系統,6.?凹坑。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中,本實用新型包括上底座(1)、下底座(2)、傳感器(3)、墊塊(4)、電控系統(5)。上底座(1)置于下底座(2)上,內外圓柱表面配合在一起,傳感器(3)、墊塊(4)分別置于下底座(2)左右兩邊的矩形定位凹坑內,夾于上底座(1)和下底座(2)之間,傳感器(3)的輸出線與電控系統(5)相連。?所述的上底座(1)與下底座(1)構成一個具有抗傾倒,且在垂直方向可以自由竄動的導向機構。
所述的上底座(1)為一左右剖分結構,由左半底座、右半底座、內沉螺釘組成。整個上座體(1)為一豎直方向中空的結構,以使罐道繩得以穿過,上部為連接法蘭,下部為一具有外導向柱面的凸起。?所述的下底座(2)為一左右剖分結構,由左半底座、右半底座、螺栓螺母組件組成。該下座體(2)也為豎直方向中空的結構,與上底座(1)相配合,下底座(2)上部為一具有內導向柱面的凸起,下部為連接法蘭,連接法蘭的上平面左右各有一矩形定位凹坑(6),分別置于下底座的左半底座和右半底座上。?????
所述的上底座(1)與下底座(2)均為可剖分的中空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第四十九工程處;孟建,未經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第四十九工程處;孟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572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