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死區補償可控的步進電機細分驅動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54703.1 | 申請日: | 2013-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0815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高明煜;臧傳強;劉云飛;曾毓;黃繼業;馬國進;余歷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P8/14 | 分類號: | H02P8/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軍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死區 補償 可控 步進 電機 細分 驅動器 | ||
1.?死區補償可控的步進電機細分驅動器,包括CPLD死區產生模塊、光耦隔離電路模塊、半橋驅動電路模塊、MOS管電路模塊;CPLD死區產生模塊型號為EPM3064ATC44-10;
所述的半橋驅動電路模塊包括A相半橋驅動電路模塊和B相半橋驅動電路模塊;所述的A相半橋驅動電路模塊包括A+相半橋驅動電路和A-相半橋驅動電路;B相半橋驅動電路模塊包括B+相半橋驅動電路和B-相半橋驅動電路;
所述MOS管電路模塊包括A相MOS管電路模塊和用于B相MOS管電路模塊;
所述的光耦隔離電路模塊,包括二十四個電阻,四個光耦;光耦的型號為HCPL-2531;
第一光耦U1的管腳2、管腳3分別與CPLD死區產生模塊的兩個普通IO口連接;第二光耦U2的管腳2、管腳3分別與CPLD死區產生模塊的兩個普通IO口連接;第三光耦U3的管腳2、管腳3分別與CPLD死區產生模塊的兩個普通IO口連接;第四光耦U4的管腳2、管腳3分別與CPLD死區產生模塊的兩個普通IO口連接;第一光耦U1的管腳1與第一分壓電阻R1一端連接,第一分壓電阻R1的另一端分別與3.3V模擬電源、第二分壓電阻R2的一端、第三分壓電阻R3的一端、第四分壓電阻R4的一端、第五分壓電阻R5的一端、第六分壓電阻R6的一端、第七分壓電阻R7的一端、第八分壓電阻R8的一端連接,第二分壓電阻R2的另一端與第二光耦U2的管腳4連接;第三分壓電阻R3的另一端與第二光耦U2的管腳1連接;第一光耦U1的管腳7與第九分壓電阻R9和第十一分壓電阻R11的一端連接,第九分壓電阻R9的另一端與第十分壓電阻R10的一端、第十三分壓電阻R13的一端、第十四分壓電阻R14的一端、第十七分壓電阻R17的一端、第十八分壓電阻R18的一端、第二十一分壓電阻R21的一端、第二十二分壓電阻R22的一端、第一光耦U1的管腳8、第二光耦U2的管腳8、第三光耦U3的管腳8、第四光耦U4的管腳8連接并接12V模擬電源;所述第一光耦U1的管腳6與第十分壓電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二分壓電阻R12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光耦U2的管腳7與第十三分壓電阻R13的另一端、第十五分壓電阻R15的一端連接,第二光耦U2的管腳6與第十四分壓電阻R14的另一端、第十六分壓電阻R16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三光耦U3的管腳7與第十七分壓電阻R17的另一端、第十九分壓電阻R19的一端連接,第三光耦U3的管腳6與第十八分壓電阻R18的另一端、第二十分壓電阻R20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光耦U4的管腳7與第二十一分壓電阻R21的另一端、第二十三分壓電阻R23的一端連接,第四光耦U4的管腳6與第二十二分壓電阻R22的另一端、第二十四分壓電阻R24的一端連接;第一光耦U1的管腳5、第二光耦U2的管腳5、第三光耦U3的管腳5、第四光耦U4的管腳5連接并接地;第十一分壓電阻R11的另一端作為A+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上管輸入信號AU+端;第十二分壓電阻R12的另一端作為A+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下管輸入信號AD+端;第十五分壓電阻R15的另一端作為A-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上管輸入信號AU-端;第十六分壓電阻R16的另一端作為A-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下管輸入信號AD-端;第十九分壓電阻R19的另一端作為B+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上管輸入信號BU+端;第二十分壓電阻R20的另一端作為B+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下管輸入信號BD+端;第二十三分壓電阻R23的另一端作為B-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上管輸入信號BU-端;第二十四分壓電阻R24的另一端作為B-相半橋驅動電路的下管輸入信號BD-端;
?????A+相半橋驅動電路包括四個電阻、兩個電容、一個二極管和一個驅動芯片;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1分別與第一濾波電容C1正極、第一二極管D1陽極連接并接12V模擬電源,第一濾波電容C1負極和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4連接并接地,第一二極管D1陰極與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8、第一自舉電容C2正極連接,第一自舉電容C2負極與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6、第二十六限流電阻R26的一端連接;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2連接上管輸入信號AU+端,管腳3連接下管輸入信號AD+端;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7與第二十五限流電阻R25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五限流電阻R25的另一端第二十六限流電阻R26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驅動芯片U5的管腳5與第二十七限流電阻R27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七限流電阻R27的另一端與第二十八限流電阻R28的一端連接;
A-相半橋驅動電路包括四個電阻、兩個電容、一個二極管和一個驅動芯片;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1分別與第四濾波電容C4正極、第二二極管D2陽極連接并接12V模擬電源,第四濾波電容C4負極和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4連接并接地,第二二極管D2陰極與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8、第二自舉電容C3正極連接,第二自舉電容C3負極與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6、第三十限流電阻R30的一端連接;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2連接上管輸入信號AU-端,管腳3連接下管輸入信號AD-;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7與第二十九限流電阻R29的一端連接,第二十九限流電阻R29的另一端第三十限流電阻R30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5與第三十一限流電阻R31的一端連接,第三十一限流電阻R31的另一端與第三十二限流電阻R32的一端連接;
??????B+相半橋驅動電路包括四個電阻、兩個電容、一個二極管和一個驅動芯片;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1分別與第五濾波電容C5正極、第三二極管D3陽極連接并接12V模擬電源,第五濾波電容C5負極和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4連接并接地,第三二極管D3陰極與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8、第三自舉電容C6正極連接,第三自舉電容C6負極與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6、第三十四限流電阻R34的一端連接;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2連接上管輸入信號BU+端,管腳3連接下管輸入信號BD+端;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7與第三十三限流電阻R33的一端連接,第三十三限流電阻R33的另一端第三十四限流電阻R34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驅動芯片U7的管腳5與第三十五限流電阻R35的一端連接,第三十五限流電阻R35的另一端與第三十六限流電阻R36的一端連接;
B-相半橋驅動電路包括四個電阻、兩個電容、一個二極管和一個驅動芯片;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1分別與第八濾波電容C8正極、第四二極管D4陽極連接并接12V模擬電源,第八濾波電容C8負極和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4連接并接地,第四二極管D4陰極與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8、第四自舉電容C7正極連接,第四自舉電容C7負極與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6、第三十八限流電阻R38的一端連接;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2連接上管輸入信號BU-端,管腳3連接下管輸入信號BD-端;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7與第三十七限流電阻R37的一端連接,第三十七限流電阻R37的另一端第三十八限流電阻R3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5與第三十九限流電阻R39的一端連接,第三十九限流電阻R39的另一端與第四十限流電阻R40的一端連接;
A相MOS管電路模塊包括四個MOS管,第一MOS管MOS1的D端與第二MOS管MOS2的D端連接并接24V模擬電源,第一MOS管MOS1的G端與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的第二十五限流電阻R25的另一端、第二十六限流電阻R26的另一端連接,第一MOS管MOS1的S端與第三MOS管MOS3的D端連接并與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一驅動芯片U5管腳6、第一自舉電容C2的負極、第二十六限流電阻R26的一端連接并作為兩相四線步進電機的Motor_A+的信號輸入端,第三MOS管MOS3的S端與第四MOS管MOS4的S端、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二十八限流電阻R28的另一端、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二限流電阻R32的另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三MOS管MOS3的G端與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的第二十七限流電阻R27的另一端、第二十八限流電阻R28的一端連接,第二MOS管MOS2的G端與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二十九限流電阻R29的另一端、第三十限流電阻R30的另一端連接,第二MOS管MOS2的S端與第四MOS管MOS4的D端、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限流電阻R30的一端、第二驅動芯片U6的管腳6連接并作為兩相四線步進電機的Motor_A-的信號輸入端;第四MOS管MOS4的G端與A-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一限流電阻R31的另一端、第三十二限流電阻R32的一端連接;
B相MOS管電路模塊包括四個MOS管,第五MOS管MOS5的D端與第六MOS管MOS6的D端連接并接24V模擬電源,第五MOS管MOS5的G端與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的第三十三限流電阻R33的另一端、第三十四限流電阻R34的另一端連接,第五MOS管MOS5的S端與第七MOS管MOS7的D端連接并與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驅動芯片U7管腳6、第三自舉電容C6的負極、第三十四限流電阻R34的一端連接并作為兩相四線步進電機的Motor_B+的信號輸入端,第七MOS管MOS7的S端與第八MOS管MOS8的S端、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六限流電阻R36的另一端、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四十限流電阻R40的另一端連接并接地,第七MOS管MOS7的G端與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的第三十五限流電阻R35的另一端、第三十六限流電阻R36的一端連接,第六MOS管MOS6的G端與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七限流電阻R37的另一端、第三十八限流電阻R38的另一端連接,第六MOS管MOS6的S端與第八MOS管MOS8的D端、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八限流電阻R38的一端、第四驅動芯片U8的管腳6連接并作為兩相四線步進電機的Motor_B-的信號輸入端;第八MOS管MOS8的G端與B-相半橋驅動電路中第三十九限流電阻R39的另一端、第四十限流電阻R40的一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5470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機通用功率驅動電路
- 下一篇:一種高功率長脈沖功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