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連接器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53794.7 | 申請日: | 2013-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05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彥超;曾葵;郭雷雨;周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193 | 分類號: | H01R13/193 |
| 代理公司: | 深圳眾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朱業剛 |
| 地址: | 518118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連接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連接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汽車中的連接器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汽車連接器,大多采用傳統的銅合金材料,在裝配過程中產生彈性變形,提供接觸所需的正壓力。如圖1所示,在公開號為CN1756000的中國專利申請中,揭示了一種汽車連接器,通過銅合金彈片20的彈性變形提供接觸力,來保證公端子30和母端子10的電連接,保持信號或電流的傳輸。這類連接器,主要是通過改善端子的材料和結構,來維持可靠接觸力。
由于銅合金的機械性能弱,在溫度和時間的影響下,正壓力會下降,影響整個連接的可靠性。且隨著連接器小型化,正壓力在設計過程中本來就小,由于銅合金材料的固有缺陷(應力釋放),導致連接器的失效。
因此,需要一種能保持公端子和母端子穩定連接的連接器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連接器由于材料缺陷而導致的公端子和母端子不能保持穩定連接的問題,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提供一種連接器結構,包括母連接器和公連接器,所述母連接器包括具有第一卡扣部件的母護套外套、設置于所述母護套外套內的母護套內套、設置于所述母護套外套和母護套內套之間的彈性部件和收容于所述母護套內套內的母連接端子;所述公連接器包括第二卡扣部件和收容于所述公連接器內的公連接端子;所述母連接器與所述公連接器通過所述第一卡扣部件和第二卡扣部件扣合連接,并使所述母護套內套沿所述母連接器與所述公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壓縮所述彈性部件,以保持所述母連接端子與所述公連接端子的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
進一步地,所述彈簧為二個,所述二個彈簧分別設置于所述母護套外套和母護套內套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部件為彈性橡膠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件為卡孔,所述第二卡扣部件為設置于所述公連接器外部的懸臂和設置于所述懸臂上的第一鎖止卡扣。
進一步地,所述公連接端子或所述母連接端子的接觸面為四腳接觸面。
進一步地,所述母護套內套包括用于裝配所述彈簧的一端的第一彈簧柱,所述母護套外套包括用于裝配所述彈簧的另一端的第二彈簧柱。
進一步地,所述母護套內套還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母護套外套退出的兩個第二鎖止卡扣,所述母護套外套還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母護內套退出的兩個第三鎖制卡扣。
進一步地,所述母護套內套還包括收容母端子的空腔。
進一步地,所述公連接器還包括收容所述公連接端子的空腔。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器結構,在母連接器的母護套外套和母護套內套之間的設置有彈性部件,所述母護套外套具有第一卡扣部件,所述公連接器包括第二卡扣部件,所述母連接器與所述公連接器通過所述第一卡扣部件和第二卡扣部件扣合連接,并使母護套內套沿所述母連接器與所述公連接器的連接方向壓縮所述彈性部件,以保持所述母連接端子與所述公連接端子的接觸,使彈性部件處于壓縮狀態,提供較大的接觸力,解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連接器由于材料缺陷而導致的公端子和母端子不能保持穩定連接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連接器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母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母連接器其母護套外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母連接器其母護套內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母連接器其母護套外套和母護套內套的裝配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公母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2的剖面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公連接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公連接器其公端子裝配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剖面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二次頂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連接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連接器結構其彈性件弱壓縮狀態示意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連接器其彈性件壓縮狀態示意圖。
說明書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5379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