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轉底爐粉料倉的冶金粉塵預浸潤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52653.3 | 申請日: | 2013-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6847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殷惠民;劉安治;趙杰;田新琰;趙丹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1/00 | 分類號: | C22B1/00;C22B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澤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閆彪 |
| 地址: | 210007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轉底爐粉料倉 冶金 粉塵 浸潤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轉底爐粉料倉的冶金粉塵預浸潤系統,屬于冶金固廢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轉底爐直接還原作為鋼鐵行業固廢處理的主要技術之一,其以工藝流程簡單和經濟性好等優越性得到普遍關注。該工藝將固廢采用混勻設備(通常為強力混合機)加水混勻之后,通過造塊工藝將含固廢制成含碳球團,烘干后置入轉底爐、在轉底爐內1200-1300℃的還原區將含碳球團還原為金屬化球團,其中含碳球團中的ZnO還原成金屬Zn。而金屬Zn又受熱揮發,并進入煙氣中被氧化生成ZnO,因此通過對煙塵的收集可以得到富含ZnO的二次粉塵,生產出的金屬化球團是煉鋼和煉鐵的優質原料。該工藝實現了對Fe、Zn的同時回收,較好地解決了鋼鐵廠難利用固廢的問題。
因工藝需要,轉底爐需要造塊入爐,為保證造塊強度及成球率,造塊混合料需均勻含有8-10%的水分。通常轉底爐處理固廢時,干、濕料搭配,在混合階段只需加少量的水(約2-4%),水分的混勻較好控制。但若處理的固廢采自鋼鐵廠干粉塵時,需要在短時間內加至含水量達到8-10%;因此不但加水時間短、加水量大,而且不同粉塵的親水性也相差很大,所以在混勻階段一次性加水難以達到加濕和混勻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提高轉底爐粉料倉內冶金粉料水分混勻效果的冶金粉塵預浸潤系統。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轉底爐粉料倉的冶金粉塵預浸潤系統,包括固定在粉料倉頂端的進水總管、與進水總管連接的噴槍以及均勻分布在噴槍上的噴頭。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是:所述進水總管為兩根,兩根進水總管水平平行設置,與每根進水總管連接的噴槍均至少有兩個,所述噴槍間隔設置在兩根進水總管之間。
上述技術方案的另一種改進是:所述進水總管豎直設置,所述噴槍至少有兩個,所述噴槍以環形方式間隔分布在進水總管的四周。
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進水總管上設有流量計及閥門。
優選地,所述噴槍與進水總管采用螺旋聯接。
優選地,所述噴頭的噴淋粒徑為1-2mm,每個噴槍的相鄰噴頭之間的距離為250-450mm,所述噴頭與粉料倉的倉壁距離>300mm。
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粉料倉頂端增加水噴頭,對干粉塵進行預潤濕,當物料在倉中向下移動時,水分在料倉中實現自均勻化,保證在混勻裝置前將物料中的水分加至2%-4%,同時在后續加水時加快水分的遷移速率,提高粉料水分混勻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安置在粉料倉的頂端,在粉塵氣力輸送的同時進行噴淋,通過液滴粉塵的充分接觸達到預潤濕的目的。噴灑的水分隨著物料在料倉中遷移時,有一種自均勻的過程,可以實現對冶金粉塵的預潤濕,有利于提高后續粉料加水混勻,從而保證了轉底爐生產的順行。
此外,本實用新型通過對冶金粉塵的預潤濕,也降低了冶金粉塵在配料及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改善了生產環境。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用于轉底爐粉料倉的冶金粉塵預浸潤系統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固定在粉料倉頂端的進水總管1、與進水總管1連接的噴槍2以及均勻分布在噴槍2上的噴頭3。
本實施例的進水總管1為兩根,兩根進水總管1水平平行設置,與每根進水總管1連接的噴槍2均至少有兩個,噴槍2間隔設置在兩根進水總管之間。
本實施例還可以作如下改進:?
1)噴槍2與進水總管1采用螺旋聯接。
2)噴頭3的噴淋粒徑為1-2mm,每個噴槍2的相鄰噴頭3之間的距離為250-450mm,噴頭3與粉料倉的倉壁距離>300mm。
3)進水總管1上設有流量計及閥門。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一基礎上的改進,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進水總管1豎直設置,噴槍2至少有兩個,噴槍2以環形方式間隔分布在進水總管1的四周。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5265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鍍槽磷銅球自動添加裝置
- 下一篇:一種三線以上控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