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摩托車尾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49303.1 | 申請日: | 2013-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5198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鄒平;黃贊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麥卡威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J6/04 | 分類號: | B62J6/04;B62J1/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561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摩托車 尾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零組件領域,尤指一種摩托車尾燈。
背景技術
現有摩托車尾燈一般分開設有尾燈、及與尾燈分開設置的后轉向燈,造成零組件配置較多、組裝麻煩,且不利于摩托車的整體美觀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尾燈與后轉向燈為一體的摩托車尾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摩托車尾燈,包括基架、遮罩于所述基架上的透光部件、及安裝于所述基架上位于所述透光部件內的尾燈與一對后轉向燈,所述一對后轉向燈分別安裝于所述尾燈兩側,所述透光部件包括主體部、及與所述主體部一體成型并位于所述一對后轉向燈側的兩側部。
所述基架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對扣持部件,所述扣持部件頂端設有卡持部。
所述尾燈安裝于所述基部一側的中間,所述一對后轉向燈安裝于所述基部上位于所述尾燈的兩側,所述尾燈與所述一對后轉向燈構成等腰三角形結構。
所透光部件主體部上還設有與所述基架的扣持部件的卡持部卡扣的卡口。
所述摩托車尾燈上還裝設有后扶手。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尾燈將所述尾燈與所述后轉向燈一體設置,即在所述基架上位于所述尾燈兩側設置一對后轉向燈,同時將所述透光部件增加透射所述后轉向燈發出光源的兩側部,增大了發光面,同時,在摩托車尾燈上裝設扶手,提高乘車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尾燈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尾燈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尾燈包括基架10、遮罩于所述基架10上的透光部件20、及安裝于所述基架10上位于所述透光部件20內的尾燈30與一對后轉向燈40。
所述基架10包括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對扣持部件12,所述扣持部件12頂端設有卡持部13。所述尾燈30安裝于所述基部11一側的中間,所述一對后轉向燈40安裝于所述基部11上位于所述尾燈30的兩側,所述尾燈30與所述一對后轉向燈40構成等腰三角形結構。
所述透光部件20包括主體部21、及與所述主體部21一體成型的兩側部22,所述一對后轉向燈40分別位于所述透光部件20的兩側部22位置處,所述透光部件20的主體部21上還設有與所述基架10的扣持部件12的卡持部13卡扣的卡口23。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尾燈在所述基架10上位于所述尾燈30兩側設置一對后轉向燈40,同時將所述透光部件20增加透射所述后轉向燈40發出光源的兩側部22,增大了發光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麥卡威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麥卡威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493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