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49230.6 | 申請日: | 2013-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666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姜士湖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23/00 | 分類號: | E21B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偉鋒;劉鐵生 |
| 地址: | 10010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氣 井尾管 懸掛 防護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屬于油氣井尾管懸掛固井技術中的防護控制領域,特別是油氣井尾管懸掛防護控制裝置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油氣井深井、超深井、斜井、水平井采用尾管懸掛固井技術較為普遍,通常采用尾管、尾管懸掛器、送入器、鉆柱連接入井到位、釋放尾管、注水泥施工、將送入器及管柱及時取出井口。為保證送入器的接頭與尾管懸掛器錐套之間的滑動,在尾管懸掛器錐套的端部設置防護器避免泥漿等妨礙作業進行。當倒扣釋放尾管后或上提送入管柱檢查尾管脫離效果時,送入器的送入接頭在注水泥后拔不動的現象時有發生。井漿異物進入防護器的喇叭筒內腔使送入接頭與喇叭筒之間形成阻卡是主要原因之一。而送入接頭與喇叭筒之間卡死導致“插旗桿”的惡性事故或使井報廢損失巨大。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異物阻卡的油氣井自動防護控制器,安全可靠、避免損失,以適應目前油氣井尾管固井的技術需求,新產品的開發研制已成為必然趨勢。
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器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待加以進一步改進。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解決現有技術的防護失控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用于送入接頭與尾管懸掛器之間的隔離防護,所述送入接頭的下端連接插入管并自所述尾管懸掛器的上端插入,所述送入接頭與所述尾管懸掛器的回接筒相插接,所述回接筒的上端連接有防護筒,所述防護筒的上部的內徑自下而上逐漸增大形成內錐面,所述送入接頭上還套設有防護滑套,所述防護滑套與所述送入接頭滑動配合,所述防護滑套的下部的外徑自上而下逐漸減小形成外錐面,所述防護滑套的外錐面與所述防護筒的內錐面相適配,所述防護滑套在重力作用下與所述防護筒相接,所述防護滑套的外錐面與所述防護筒的內錐面相貼合。
作為優選,所述送入接頭上具有限制所述防護滑套向上移動的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位于所述防護滑套的上方。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裝置為可拆卸限位裝置,其與所述送入接頭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裝置為限位銷或限位螺母。
作為優選,所述限位裝置為形成于所述送入接頭外壁上的凸楞。
作為優選,所述送入接頭與所述防護筒和回接筒之間滑動配合。
作為優選,所述防護筒與所述回接筒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防護筒與所述回接筒之間通過銷釘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防護筒、防護滑套和回接筒與送入接頭之間的間隙不大于2mm。
作為優選,所述送入接頭的下部具有周向的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的外徑大于所述防護滑套的內徑,且小于所述防護筒和回接筒的內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的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的結構巧妙,通過防護滑套與防護筒之間的配合實現送入接頭與尾管懸掛器之間的防護,即使在尾管懸掛倒扣或上提送入管柱時,防護滑套仍在重力作用下與防護筒緊密配合,將井漿等異物阻擋在外面實現了自動防護,防止阻卡事故。本實用新型避免了井漿異物阻卡事故,為油氣開發帶來良好的技術效果和經濟效益。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油氣井尾管懸掛器防護裝置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折斷式屏蔽罩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安東石油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492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