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放射源監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46163.2 | 申請日: | 2013-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93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燊;陳杰豐;邵峰;孫剛;嚴小華;陳永林;徐強;趙文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新漫傳感技術研究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T1/202 | 分類號: | G01T1/202;G01S19/42;G06Q10/00;G06Q5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左祝安 |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定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放射源 監控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核安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到一種放射源監控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對放射源的使用也日益增多。?隨著放射源在工業、農業、醫療、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放射源設備的種類和數量迅速增加,核安全問題凸顯。我國政府要求加強對放射源的監管,國家也相應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嚴格規范放射源的使用及管理。 ?
目前國內對放射源設備的監控主要是對用戶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例如,核用戶申請審批制度,對放射源設備進行登記,對其數量、使用地進行限定,以及放射源設備的監測制度等,但執行這些制度的技術手段落后,管理部門只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檢,對所轄范圍的放射源設備使用狀態不能實時了解其工作狀況,存在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目前市面上的放射源監控產品較少,大多采用GM管作為輻射探測器,GM管靈敏度低,反應慢;少數采用碘化鈉閃爍晶體探測器,而碘化鈉閃爍晶體雖然靈敏度高,但須接光電倍增管作為光電轉換元件,而光電倍增管體積大,易受溫度、磁場等環境影響,這也限制了碘化鈉閃爍晶體探測器類放射源監控產品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放射源監控系統,檢測靈敏度高,反應迅速,穩定可靠,可在線監測放射源設備的工作狀態和位置狀態,放射源監管部門可實時了解這些情況,以便對放射源用戶進行管理。?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放射源監控系統,包括若干探測器、監控終端和監控中心;
所述探測器安裝在用戶的放射源設備上,它包括用于探測放射源設備的輻射劑量率并將其轉化成數字信號的輻射探測器、以及用于獲取放射源設備的地理位置數字信號的GPS衛星信號接收器;
所述監控終端與所述探測器通訊連接,其包括
信號處理器,用于處理所述探測器的輻射劑量率數字信號和放射源設備的地理位置數字信號并輸出報警控制信號;
報警器,用于接收報警控制信號并發出聲光報警信號;
顯示器,用于顯示放射源設備的輻射劑量率和地理位置;
存儲器,用于存儲上述各種信號;
數據傳輸器,用于將上述各種信號數據傳輸至所述監控中心。
進一步的,所述探測器以RS485總線形式與所述監控終端通訊,一個監控終端可與若干個探測器連接通訊。?
進一步的,所述探測器包括屏蔽外殼以及設置于屏蔽外殼內的探測元件、光導元件、光電轉換元件、前置放大器和控制元件;所述探測元件、光導元件、光電轉換元件依次水平設置,所述光電轉換元件依次連接所述前置放大器和控制元件。?
進一步的,所述探測元件為摻鉈碘化銫晶體,所述光電轉換元件為光電二極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高靈敏度的摻鉈碘化銫晶體作為輻射探測元件,采用不易受溫度、磁場等環境影響的光電二極管作為光電轉換元件,彌補了GM管、碘化鈉閃爍晶體等探測器的不足,系統檢測靈敏度高,反應迅速,穩定可靠;
2、探測器以RS485總線形式與所述監控終端通訊,一個監控終端可與多個探測器連接通訊;
3、系統可在線監測放射源設備的工作狀態和位置狀態,放射源監管部門可實時了解這些情況,以便對放射源用戶進行管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放射源監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監控終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輻射探測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放射源監控系統,它包括探測器10、監控終端20和監控中心30。?
探測器10安裝在用戶的放射源設備上,它包括輻射探測器11和GPS衛星信號接收器12,輻射探測器11用于探測放射源設備的輻射劑量率,將輻射劑量率轉換成數字信號;GPS衛星信號接收器12,用于獲取放射源設備的地理位置數字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新漫傳感技術研究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新漫傳感技術研究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4616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