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洗煤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44201.0 | 申請日: | 2013-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353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姜太 | 申請(專利權)人: | 姜太 |
| 主分類號: | B03B5/52 | 分類號: | B03B5/52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許翔 |
| 地址: | 11310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洗煤 | ||
一、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矸石洗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洗煤機。
二、背景技術
矸石洗煤是一項變廢為寶的重要舉措,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最近幾年已經發展成機器洗煤,例如2008年黑江省雞西市率先采用滾桶洗煤機進行洗煤。該種滾桶洗煤機具有如下不足之處:1、由于桶體直徑1.6米-2.2米大小不等;長度7米-11米長短不齊,桶體內壁每隔230-260mm就焊有一道旋葉,按9米長桶體,每隔230mm一道旋葉,整個桶體就要有近40道旋葉,造成該滾桶洗煤機體積大,造價高,操作笨拙。2、洗煤時,首先通過桶體上部的半圓形鐵槽將冼料送至桶體2米左右的位置,然后向下沖水并使旋葉向上旋轉,此時洗料要經過30道左右旋葉才能徹底分離,整個洗煤過程中始終有1噸左右的料,沖下旋上隨著桶體運動,不但分離過程緩慢,工作效率低,而且還要消耗大約15千瓦的電能,造成能源的極大浪費。3、由于使用大量的水進行沖洗,并且所用的水無法循環使用,造成水資料的大量的浪費,還造成農田、河道的污染。
三、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設計合理,能夠有效克服現有洗煤機諸多不足的新型洗煤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洗煤機包括支架及支撐在其上的提斗外殼和攪龍外殼,其特點是:提斗外殼和攪龍外殼呈V字形布置,它們的下端通過振動橡膠圈連接相通;在提斗外殼內部設有上部伸出的提斗,提斗外殼的內腔被中部的隔板分成注水腔及出渣腔,電動機驅動提斗繞隔板轉動;攪龍外殼的上端設有出煤口;中部上面設有振動電機及下料斗,下面經振動彈簧支撐在支架上;內部設有由調速電機驅動的攪龍。
使用時,將提斗上部與矸石鐵槽相接,由水循環池向注水腔注水,當出煤口有水流出后,通過電動機驅動提斗繞隔板轉動,再通過調速電機驅動攪龍轉動,然后開啟振動電機,最后從進料斗下料,可根據水粘度和下料量調整轉速及用水量。洗煤過程中,煤比重輕,在攪龍旋轉推力及水壓作用上向上輸出,最后從出煤口出煤;矸石比重沉,在振動電機及振動彈簧振動作用下,沿攪龍外殼內壁向下聚集,并被提斗由出渣腔提出,送至矸石鐵槽排出。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方便,無需打水泥地基,操作簡單靈活,廢矸石無需外排,只需就地推平即可;2、耗電少,避免了能源的極大浪費,用水少,節省了水資源;3、分離快,進料后,煤和矸石即各自分離,分離效果十分顯著。
四、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實用新型包括支架26及支撐在其上的方形提斗外殼14和圓形攪龍外殼24。提斗外殼14和攪龍外殼24呈V字形布置,它們的下端通過振動橡膠圈16連接相通,該振動橡膠圈16對于振動的攪龍外殼24它不減振;對于固定的提斗外殼14起到減振的作用。為了有利于矸石向下聚集并便于提斗1提出,提斗外殼14及攪龍外殼24的水平角度分別為125°及35°。振動橡膠圈16的上部通過攪龍外殼24下部的法蘭18經螺栓連接在攪龍外殼24上;下側部通過提斗外殼14底部的豎圈17經螺栓連接在提斗外殼14上。
在提斗外殼14內部設有上部伸出的提斗1,內腔被中部的隔板13分成注水腔36及出渣腔37。其中提斗1由兩條錨鏈39及其中間的鏟斗38構成。錨鏈39上、下部纏繞在上、下倒鏈方12、40上,上倒鏈方12固定在提斗上軸2上,提斗上軸2兩端支撐于瓦座3上,瓦座3通過螺絲及滑槽4連接在下端固定在隔板13上的提斗架5上。瓦座3的下部連接有經螺母6連接在提斗架5上的頂絲7。通過該頂絲7就可調整瓦座3的位置,從而調整錨鏈39的松緊度,具體操作為:先將用于將瓦座3固定在滑道4上的螺絲松開,旋動頂絲7調整瓦座3上下移動,調節錨鏈39的松緊度,最后重新旋緊螺絲重新將瓦座3固定在滑道4上即可。下鏈方40固定在提斗下軸19上,提斗下軸19兩端連接在提斗外殼14內壁上。提斗上軸2一側向外伸出經大牙輪9、鏈條8及小牙輪10與電動機30連接,這樣,電動機30就驅動提斗1繞隔板13逆時針轉動,即滿斗從出渣腔37上行,空斗從注水腔36下行。由隔板13分出的注水腔36用于在洗煤時注水,采用該種方式即不影響滿斗上行,還能為下行的空斗提供輔助動力,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同時可采用水循環池進行注水,使得水資能夠循環利用,進一步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提斗外殼14中部設有用于觀察及維修的天窗15。
攪龍外殼24的上端設有出煤口25;中部上面設有振動電機31及下料斗33,下面經振動彈簧35支撐在支架26上。其中振動電機31與振動彈簧35共同作用,使攪龍外殼24產生振動,該種振動不不僅可使矸石向下聚集,還可以使煤上浮及下料更加均勻,提高分離效果。攪龍外殼24內部設有攪龍22,攪龍22的上端通過向外伸出的攪龍上軸23支撐于攪龍瓦座21上,攪龍瓦座21固定在支架26上;下端通過攪龍下軸41支撐在密封瓦座34上,該密封瓦座34固定在兩端固定在豎圈17的內壁上的瓦座底座20上。攪龍上軸23從攪龍瓦座21伸出經大槽輪27、三角帶29及小槽輪28與調速電機32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姜太,未經姜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442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