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41129.6 | 申請日: | 2013-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022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華;耿彪;任俊領;李博;陳曉強;周杰;劉廣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煤機綜機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23/16 | 分類號: | E21D23/16;E21D23/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趙敏 |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采全高 放頂煤 兩用 液壓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炭開采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
背景技術
液壓支架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用于控制采煤工作面礦頂的高度,并支撐礦頂,形成一個可移動的井下采煤空間,以便刮板輸送機及采煤機在此空間下作業。傳統的液壓支架如申請號為200810106373.1、授權公告號為CN?101457652?B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超大采高液壓支架,包括底座、頂梁、連接在頂梁和底座之間的立柱、設置在頂梁前端的前梁和傾斜設置在頂梁后端用于對底座進行防護的掩護梁,掩護梁與底座之間通過前連桿和后連桿鉸接,形成控制液壓支架穩定性的四桿機構。使用時,頂梁、前梁和掩護梁能夠支撐起一個作業空間,供設置在底座前方的采煤機和輸送帶運行。
然而,對于擁有多個不同高度煤層的煤礦,不同的煤層的開采需要不同功能的支架,例如,開采較薄煤層時,只需隔出作業空間,再利用采煤機和刮板輸送機進行開采;而開采較厚煤層時,一般還需要進行冒落頂煤、放煤等作業,就需要設置相應的放煤裝置,如尾梁和插板。現有技術中的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是直接在掩護梁下端鉸接尾梁和插板,尾梁能夠在相應千斤頂的作驅動下擺動,插板能夠在尾梁上伸縮,以控制冒落的煤炭落入輸送帶并防止矸石落入輸送帶。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尾梁在擺動時,特別是在插板伸出的情況下擺動時,很容易與下方的輸送帶干涉,導致設備損壞,若直接縮短防護梁或尾梁長度,將無法有效地阻擋矸石,影響作業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止尾梁與底座后方的輸送帶產生干涉的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
本實用新型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包括底座、頂梁、上部與頂梁鉸接且下部通過四桿機構支撐在所述底座后端的掩護梁和鉸接在掩護梁下部的尾梁,所述掩護梁與頂梁所在的平面具有20度—30度的夾角。
所述掩護梁與頂梁所在的平面的夾角為25度。
所述四桿機構包括前連桿和后連桿,所述底座具有分別供前連桿和后連桿鉸接的前連桿座和后連桿座,所述前連桿座具有傾斜設置的傾斜后側面和豎直連接在傾斜后側面與底座之間的豎直后側面。
本實用新型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液壓支架包括底座、頂梁、設置在頂梁前端的前梁和通過四桿機構支撐在頂梁后端的掩護梁,通過合理設計四桿機構的桿長,使所述掩護梁與頂梁所在的平面具有20度—30度的夾角,這樣,不但能夠保證冒落的頂煤在掩護梁上順利滑落,而且提升了尾梁的高度,能夠避免尾梁擺動時與底座后方的輸送帶產生干涉。另外,掩護梁設置成上述結構,掩護梁、尾梁和插板能夠支撐更寬的煤層,增大液壓支架每次步進的落煤量,提高采煤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為:1底座,11前連桿座,111傾斜后側面,112豎直后側面,12后連桿座,2立柱,3頂梁,4前梁,5掩護梁,61前連桿,62后連桿,7尾梁,8插板,9尾梁千斤頂。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采全高和放頂煤兩用液壓支架的一個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底座1、頂梁3和用于將頂梁3支撐在底座1上的立柱2,頂梁3前端設有前梁4,后端設有掩護梁5,掩護梁5下端鉸接設有尾梁7,尾梁7內導向移動插設有插板8。
掩護梁5上部與頂梁3鉸接,下部通過四桿機構支撐在底座1的后部。四連桿機構包括前連桿61和后連桿62,所述底座1具有分別供前連桿61和后連桿62鉸接的前連桿座11和后連桿座12,通過前連桿61和后連桿62,頂梁3支撐到位后掩護梁5與頂梁3所在的平面能夠形成25度的夾角α。為保證前連桿61與底座1的支撐強度,所述前連桿座11具有傾斜設置的傾斜后側面111和豎直連接在傾斜后側面111與底座1之間的豎直后側面112,以優化前連桿座11的受力。
使用時,立柱2將頂梁3支撐到設定高度,頂煤冒落后,通過尾梁千斤頂9控制尾梁7向下擺動,同時使插板8縮回,使冒落的頂煤落入下方的傳送帶上,落煤完成后,通過尾梁千斤頂9控制尾梁7向上擺動至原位,同時插板8伸出,阻擋矸石落入傳送帶。由于掩護梁5與頂梁3成25度的夾角,即保證了落煤的順利下落,又升高了尾梁7的高度,能夠避免尾梁7與傳送帶干涉,并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掩護梁5與頂梁3所在平面的夾角也可以有±5度的調整量,即夾角設置在20度—30度之間,但是優選設置為25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煤機綜機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鄭州煤機綜機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411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