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扁平熱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39688.3 | 申請日: | 2013-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057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明(設計)人: | 孫建宏;劉壘壘;周駿 | 申請(專利權)人: | 訊強電子(惠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4 | 分類號: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516006***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扁平 熱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扁平熱管,尤指一種具有由多條金屬束線交錯編織而成的毛細結構的扁平熱管。
背景技術
散熱裝置與電子產品的發展息息相關。由于電子產品在運作時,電路中的電流會因阻抗的影響而產生不必要的熱能,如果這些熱能不能有效地排除而累積在電子產品內部的電子元件上,電子元件便有可能因為不斷升高的溫度而損壞。因此,散熱裝置的優劣影響電子產品的運作甚巨。
目前,電子產品最常用的散熱裝置是通過將熱管的一端接觸會產生熱的電子元件,另一端連接散熱鰭片,并以散熱風扇對散熱鰭片進行散熱。一般而言,熱管主要分為圓形熱管以及扁平熱管。扁平熱管是由扁平管體、毛細結構以及工作流體組成。現有毛細結構大多是經由燒結制程將金屬粉末燒結于圓形管體的內壁上,再經由壓管等制程使圓形中空管體被壓制成扁平狀。一般而言,熱管的管體厚度小于2毫米稱為超薄熱管,而大于2毫米則稱為薄型熱管。然而,不論如何將熱管薄型化,其內部仍須預留足夠的空間以供工作流體進行汽、液相變化,而熱管內部除了工作流體外,毛細結構的形成更是影響管體內部空間的主要因素,尤其在薄型甚至超薄熱管等內部空間極度有限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運用管體內部的有限空間,已成為現今扁平熱管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扁平熱管,其具有由多條金屬束線交錯編織而成的毛細結構,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扁平熱管,其包含:
一扁平管體,具有一中空腔室;以及
一毛細結構,設置于該中空腔室的一第一側,使得該中空腔室的一第二側形成一氣流通道,該毛細結構由多條金屬束線交錯編織而成,每一條金屬束線由多根金屬絲組成。
所述的扁平熱管,其中,該毛細結構的寬度與該中空腔室的寬度滿足下列不等式:
其中,W1表示該毛細結構的寬度,且W2表示該中空腔室的寬度。
所述的扁平熱管,其中,該毛細結構的上表面與下表面分別貼合于該中空腔室的上壁面與下壁面。
所述的扁平熱管,其中,該毛細結構的上表面與下表面以燒結方式分別貼合于該中空腔室的上壁面與下壁面。
所述的扁平熱管,其中,該多根金屬絲由銅、不銹鋼或復合金屬材料制成。
所述的扁平熱管,其中,另包含工作流體,設置于該中空腔室中。
所述的扁平熱管,其中,該第一側為蒸發端,且該第二側為冷凝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毛細結構是由多條金屬束線交錯編織而成,可有效增加與工作流體形成毛細現象的接觸面積,且可更順暢地導引工作流體流動,進而增進散熱效率。此外,本實用新型系將毛細結構設置于中空腔室的一側,使得中空腔室的另一側形成單一氣流通道,單一氣流通道的熱傳量較大,可達到極佳的熱傳與回流效果。
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實用新型詳述及所附附圖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扁平熱管的剖面圖;
圖2為圖1中的毛細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扁平熱管;10-扁平管體;12-毛細結構;14-工作流體;100-中空腔室;102-氣流通道;120-上表面;122-下表面;124-金屬束線;126-金屬絲;1000-上壁面;1002-下壁面;S1-第一側;S2-第二側;W1、W2-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訊強電子(惠州)有限公司,未經訊強電子(惠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3968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適用于殼管式換熱器的分配器
- 下一篇:麻花式雙層換熱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