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飲用水處理裝置中出水龍頭殼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37803.3 | 申請日: | 2013-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180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陶小桂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陶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27/12 | 分類號: | F16K27/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英強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飲用 水處理 裝置 出水 龍頭 殼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出水龍頭,特別涉及一種出水龍頭殼體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安裝在飲用水處理裝置上的出水龍頭,其殼體通常由兩部分殼體組裝拼湊而成,兩部分殼體之間通常采用一些連接、緊固件連接組裝在一起,例如螺釘。然而采用螺釘緊固的連接方式,在組裝出水龍頭時,由于需要借助螺絲刀燈工具,且螺釘需要逐個安裝,安裝過程繁瑣效率低下,組裝時間長,不利于快速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快捷的出水龍頭殼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飲用水處理裝置中出水龍頭殼體,包括第一殼體、與第一殼體配合連接的第二殼體,及設置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連接處的卡固結構,卡固結構包括自第一殼體的邊緣連接側端向內凸設的若干凸起和設于第二殼體的邊緣連接側端與各凸起相適配的凹槽,第一殼體通過凸起卡入凹槽中與第二殼體扣合連接。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在第一殼體的內側壁間隔設有多個肋條。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在各肋條的上端成型有一凹口,在沿第二殼體的邊緣連接側端向下凸設有卡入凹口中的凸塊。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各凸起沿第一殼體的邊緣連接側端間隔設置,各凹槽沿第二殼體的邊緣連接側端間隔設置。
有益效果:此出水龍頭殼體通過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連接處上分別設置凸起和凹槽,通過凸起卡入凹槽中使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完成扣合連接,從而十分方便地將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組裝在一起,摒棄傳統以螺釘緊固連接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出水龍頭殼體的組裝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飲用水處理裝置中出水龍頭殼體,包括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一殼體10配合連接的第二殼體20,及設置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連接處的卡固結構,卡固結構包括自第一殼體10的邊緣連接側端向內凸設的若干凸起11和設于第二殼體20的邊緣連接側端與各凸起11相適配的凹槽21,第一殼體10通過凸起11卡入凹槽21中與第二殼體20扣合連接。
此出水龍頭殼體通過在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連接處上分別設置凸起11和凹槽21,通過凸起11卡入凹槽21中使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完成扣合連接,從而十分方便地將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組裝在一起,摒棄傳統以螺釘緊固連接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出水龍頭殼體的組裝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在第一殼體10的內側壁間隔設有多個肋條12,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在各肋條12的上端成型有一凹口13,在沿第二殼體20的邊緣連接側端向下凸設有卡入凹口13中的凸塊22。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0大致呈L形,在第一殼體10內部側壁上豎向設置多個肋條12,以加強第一殼體10的強度,在各肋條12的上端向下凹入形成一凹口13,當第一殼體10與第二殼體20配合連接時,第二殼體20上的凸塊22卡入至凹口13完成配合定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各凸起11沿第一殼體10的邊緣連接側端間隔設置,各凹槽21沿第二殼體20的邊緣連接側端間隔設置。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陶氏環??萍加邢薰?,未經廣州市陶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3780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