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智能/數字化變電站SV采樣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31965.6 | 申請日: | 2013-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8960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2 |
| 發明(設計)人: | 吳蕾;耿建風;陳萍;吳闖;張曉慧;黃曉博;張穎;魯靜;毛吉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H02J13/00 | 分類號: | 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張春;李想 |
| 地址: | 450007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數字化 變電站 sv 采樣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智能/數字化變電站繼電保護裝置SV(采樣值)數據采樣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變電站采用電纜連接保護/測控裝置與電壓/電流互感器二次側,直接接入電壓/電流模擬量,而智能/數字化變電站采用合并單元接入電壓模擬量,以網絡幀的形式傳輸至保護及測控裝置。
在數字化變電站中,合并單元到保護裝置有兩種數據傳輸方式:直采和網采。直采是指合并單元與保護裝置通過獨立的纖芯直接通信;網采是指合并單元把數據網絡幀傳輸到交換機上,通過交換機發送給保護、測控、計量與故障錄波裝置。在數字化及智能變電站試點期間,網采、直采兩種方案均分別采用,在智能變電站推廣時期,國家電網公司要求保護裝置必須采用直采,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兩種采樣方式各有優缺點,直采的話相對可靠性較高,延時基本確定,合并單元就算失去對時也能滿足差動保護的同步要求,但需要獨立的纖芯。網采的話需要先接至交換機,再從交換機接至保護裝置,優點是與其它裝置共享信息,節約光纜纖芯,簡化接線,缺點是可靠性受到交換機運行情況的制約,網絡傳輸延時不確定,當合并單元失去對時信號一段時間以后,差動保護接受到的電流信息會出現不同步的情況,因此,當采用網采方案時,需要為合并單元提供可靠的對時。
客觀分析,從合并單元到保護裝置為光纖通信,至少要經過2個熔接點和4個尾纖插頭的對接,接頭較多,路徑中的纖芯、熔接點和插頭都易受到受灰塵和光纖彎折度影響,光纖強度相對于電纜銅芯也較為脆弱,在內蒙的嚴寒地區曾出現過就地智能控制柜柜門打開后,尾纖被凍斷的情況。因此,數字/智能變電站中光纜傳輸數據,與常規變電站中電纜直接采集相比,其可靠性相對較低,一旦出現光纖通信中斷,數據斷鏈,保護裝置需退出運行,影響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保護系統數據傳輸可靠性的智能/數字化變電站SV采樣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數字化變電站SV采樣系統,它包括智能終端以及與智能終端相連接的繼電保護裝置,所述的繼電保護裝置通過獨立的光纖I連接至合并單元中;同時,合并單元再通過另一根光纖II連接至交換機,交換機分別與測控裝置、故障濾波和計量表相連接。
所述的交換機為過程層交換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情況下,改變網絡連接方式,當直采數據斷鏈時,可迅速切換至網采數據連接,提高了保護系統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具有比較好的技術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
一種智能/數字化變電站SV采樣系統,它包括智能終端以及與智能終端相連接的繼電保護裝置,所述的繼電保護裝置通過獨立的光纖I1連接至合并單元中;同時,合并單元再通過另一根光纖II2連接至交換機,交換機分別與測控裝置、故障濾波和計量表相連接。
上述的交換機為過程層交換機。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①、在合并單元與繼電保護裝置之間建立直采通道;直采通道通過獨立的纖芯與保護裝置直接連接,作為主通道;
②、在合并單元與交換機之間建立網采通道,網采通道為“合并單元-交換機-繼電保護裝置”這個路徑,平時作為備用;
③、若發生直采通道斷鏈,則智能終端輸出控制指令至繼電保護裝置,使繼電保護裝置通過網采通道獲取數據。
網采通道僅作為應急模式在直采通道斷鏈時使用,此時再出現對時消失的情況極少,可忽略不計,因此,其可靠性應能滿足應急使用需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未經河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3196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太陽能水杯
- 下一篇:流體注入裝置以及堵塞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