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30069.8 | 申請日: | 2013-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852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范磊;朱勇;周躍峰;王若晨;林本濤;喻渝;張永平;李明清;姜波;張濤;王喚龍;羅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專利事務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國 |
| 地址: | 610031***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線 合修橋隧 聯合 救援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隧道,特別涉及一種雙線合修橋隧毗鄰隧道群地段的聯合救援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鐵路在西部山區的長足發展,因地形條件極為困難,涌現出了大量的特長密集隧道群。連續毗鄰隧道的相鄰洞口間出露明線長度過短,且火災列車在洞口段開展防災救援時需考慮相互之間影響的相鄰隧道,則視為隧道群。若隧道群長度超過20km,需設置防災緊急救援站,緊急救援站之間的距離不大于20km。
緊急救援站傳統的設計方法是大多結合隧道內輔助坑道的位置進行設置,在列車火災緊急模式下,能夠滿足人員從火災事故隧道快速疏散到洞內安全區域,并能救援至洞外。雖然在洞內設置救援站也能滿足人員逃生和消防撲救的要求,但其設置位置大多距離洞口較遠,人員只能逃生到隧道內的安全地帶等待外部救援,難以徒步疏散到洞外,加之洞內光線相對較差,極易造成受困人員心理恐慌,并引發逃生人員相互擁擠,導致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此外,洞內設置的緊急救援站需設置大量通風排煙設施及其它防災救援設施,方能將火災煙氣排除洞外,因配套的防災救援設施較多且較為復雜,日常維護難度大,運營、管理成本相對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以有效地增強人員疏散效率和疏散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包括上游隧道、下游隧道和位于兩者之間的雙線橋梁,其特征是:所述雙線橋梁的橫向兩側各設置橋梁疏散站臺;在上游隧道和/或下游隧道臨近雙線橋梁的洞口段的橫向兩側設置隧道疏散站臺,并在相應洞口段的橫向兩側外設置平行導洞;同側隧道疏散站臺、橋梁疏散站臺相接,在洞口段沿線路延伸方向間隔設置將同側平行導洞、隧道疏散站臺連通的橫向疏散聯絡通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隧道群橋隧相連處結合橋梁明線地段設置緊急救援站,能將列車失火車廂停靠于明線露天地段,利用火災煙氣密度小的“浮力效應”,實現向上空自然排煙,可避免煙氣流入隧道內危害人員生命安全,并可發揮露天地段光線好的優勢,以增強旅客逃生自救的能力和疏散的安全性;救援站范圍內上、下游雙線隧道洞口段兩側均設置有疏散聯絡通道及緊急出口,能保證延伸至洞內的非火災車廂的旅客直接從鄰近側的平行導洞逃生至洞外,以避免人員在隧道內跨鐵路線疏散的危險性;充分利用洞口露天地段便于自然排煙的優勢,可減少防災救援設施的設置,有利于節省運營、管理維護成本;并利用洞口明線段光線好、疏散距離短的優勢,有利于充分人員疏散自救的能力,避免人員傷亡,具有十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五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實施例1的平面布置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實施例2的平面布置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下游隧道洞口段的斷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橫向疏散聯絡通道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中橋梁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示構件及所對應的標記:上游隧道10、上游隧道疏散站臺11;下游隧道20、下游隧道疏散站臺21;雙線橋梁30、橋梁疏散站臺31、疏散便道32;平行導洞40、橫向疏散聯絡通道41、防護門4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雙線合修橋隧聯合救援站,包括上游隧道10、下游隧道20和位于兩者之間的雙線橋梁30。所述雙線橋梁30的橫向兩側各設置橋梁疏散站臺31。在上游隧道10和/或下游隧道20臨近雙線橋梁30的洞口段的橫向兩側設置隧道疏散站臺,并在相應洞口段的橫向兩側外設置平行導洞40。同側隧道疏散站臺、橋梁疏散站臺31相接,在洞口段沿線路延伸方向間隔設置將同側平行導洞40、隧道疏散站臺連通的橫向疏散聯絡通道41。聯合救援站充分結合隧道洞口間橋梁露天地段設置,并向橋梁兩端的上、下游隧道內延伸,也可僅向上游或下游隧道內延伸,救援站長度為550~600m,以滿足一列旅客列車的停靠要求。所述雙線橋梁30的橋臺外設置有通往橋下地面的疏散便道32,疏散人員可快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300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泥托板
- 下一篇:改進的板式盾尾密封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