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渦輪增壓器的渦殼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27593.X | 申請日: | 2013-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963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興博瑞渦輪增壓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D25/24 | 分類號: | F01D25/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渦輪 增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渦輪增壓器,尤其涉及一種渦輪增壓器的渦殼。
背景技術
渦輪增壓,是一種利用內燃機運作所產生的廢氣驅動空氣壓縮機的技術。與超級增壓器功能相若,兩者都可增加進入內燃機或鍋爐的空氣流量,從而令機器效率提升。常見用于汽車引擎中,通過利用排出廢氣的熱量及流量,渦輪增壓器能提升內燃機的馬力輸出。由于增壓器安裝在發動機的排氣一側,所以增壓器的工作溫度很高,而且增壓器在工作時轉子的轉速非常高,可達到每分鐘十幾萬轉,如此高的轉速和溫度使得常見的機械滾針或滾珠軸承無法為轉子工作。同時渦殼用于容納渦輪并承受氣流的沖擊,并使得氣流合理流動和分布,以提高渦輪工作的效率,故而亟需設計一款較為合理的渦殼。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涉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渦輪增壓器的渦殼。
本實用新型提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渦輪增壓器的渦殼,包括殼體,位于所述殼體的下方設有下凸臺,所述下凸臺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口與設置在殼體內的氣腔相通,所述氣腔的一側還設有排氣口,所述進氣口的中心線垂直于排氣口的中心線,所述氣腔還設有第一聚氣囊和第二聚氣囊,所述第一聚氣囊和第二聚氣囊之間設有隔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第一聚氣囊以殼體的中心線為對稱中心呈環狀分布,所述第一聚氣囊設有開口部,所述第一聚氣囊從其底部至開口部口徑逐漸減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所述第二聚氣囊以殼體的中心線為對稱中心呈環狀分布,所述第二聚氣囊的開口朝向排氣口傾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較為簡便,通過各個腔體的合理排布設置,當氣流從進氣口進入,通過第一聚氣囊用于增大儲氣量,以加快氣流被渦輪扇走后的補充,使得氣流供應充足,同時開口部的逐漸縮小有利于氣流的增壓,而第二聚氣囊內儲存的氣流主要為排氣口增加流量,故而開口向排氣口傾斜利于氣流向排氣口流動。故本渦殼的結構合理,增強了增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渦輪增壓器的渦殼,包括殼體1,位于所述殼體1的下方設有下凸臺2,所述下凸臺2設有進氣口21,所述進氣口21與設置在殼體1內的氣腔11相通,所述氣腔11的一側還設有排氣口12,所述進氣口21的中心線垂直于排氣口12的中心線,所述氣腔11還設有第一聚氣囊13和第二聚氣囊14,所述第一聚氣囊13和第二聚氣囊14之間設有隔板15。所述第一聚氣囊13以殼體1的中心線1a為對稱中心呈環狀分布,所述第一聚氣囊13設有開口部131,所述第一聚氣囊13從其底部至開口部131口徑逐漸減小。所述第二聚氣囊14以殼體1的中心線1a為對稱中心呈環狀分布,所述第二聚氣囊14的開口朝向排氣口12傾斜。
以上說明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使得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完整的實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這些都是不具有創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興博瑞渦輪增壓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嘉興博瑞渦輪增壓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275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