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解剖型聚醚醚酮腰椎間融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22204.4 | 申請日: | 2013-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495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孫建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孫建忠 |
| 主分類號: | A61B17/70 | 分類號: | A61B17/70;A61F2/44;A61L27/36;A61L27/18;A61L27/22;A61L31/06;A61L3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寶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解剖 型聚醚醚酮 腰椎 融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物解剖型聚醚醚酮腰椎間融合器。
背景技術
椎間融合器廣泛用于腰椎椎體間融合,其主要是由金屬,聚醚醚酮或可吸收材料等制成。腰椎間融合器是通過將椎體撐開來恢復腰椎的生理曲度和高度,由于椎間融合器與椎體的接觸面有限,應力集中,易破壞上下椎體終板,導致融合器陷入椎體。椎間融合器也容易發生與椎體延遲融合或不融合。因此需要一種椎間融合器,既能在解剖結構上充分與椎體終板接觸減少應力遮擋,又能解決延緩或不融合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內容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能在解剖結構上與椎體終板的穹窿形狀相適應的聚醚醚酮椎間融合器,減少接觸應力,避免椎體塌陷,融合器陷入椎體。融合器表面增加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增加融合的概率。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體部上下面中心凸出,四邊向下呈弧形;表面為倒刺鋸齒狀;上下面貫穿鏤空,呈橢圓中空結構,以便植入自體松質骨或人工骨。
本體左右面一致,呈平面橢圓型;對穿鏤空兩個圓形小孔,以便植入自體松質骨或人工骨。
本體前面中心凸出,四邊向下呈彈頭狀;內植不透X線光的鈦金屬標記針。
本體后面中心凸出,四邊向下呈彈頭狀;中心位置預留螺絲孔,以便植入或取出。
本體整體部分表面渡有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解剖型聚醚醚酮腰椎間融合器后上方俯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物解剖型聚醚醚酮腰椎間融合器前上方俯視圖。
圖中1.上面:2.下面;3.后面;4.前面;5.側面;6.植入孔;7.橢圓形植骨孔;8.圓形植骨孔;9.鋸齒狀倒刺;10.生物因子涂層。
具體實施方式
手術可為開放手術,也可在椎間盤鏡下植入生物解剖型聚醚醚酮腰椎間融合 器。
橢圓形鏤空槽和圓形鏤空槽內放入自體松質骨或人工骨。
咬除髓核處理終板軟骨后,用配套螺絲桿連接植入空植入生物解剖型聚醚醚酮腰椎間融合器到椎間隙。
C臂X光機透視下以不透X線的金屬鈦針為參考確認融合器的位置。
融合器的上下面與椎體終板的穹窿形狀相匹配,上下接觸面近似弧形,表面呈倒刺鋸齒狀,與椎體終板充分接觸,增加接觸面積,減少應力從而減少融合器陷入椎體。中間空置部分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使之與上下接觸的椎體終板融合。
融合器表面有一層生物因子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即rhBMP-2,誘導新骨形成,增加融合的概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孫建忠,未經孫建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222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擴展的視場的C型臂系統
- 下一篇:砌墻磚強度試驗制樣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