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膨脹巖地區(qū)隧道仰拱加固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821356.2 | 申請日: | 2013-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68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虎生;李曉俊;聶承凱;劉宇鵬;姜杰;田志忠;劉曉梁;韓文斌;肖俊秀;滿冠峰;王文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E21D11/18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wèi)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12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膨脹 地區(qū) 隧道 加固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加固裝置,具體為一種膨脹巖地區(qū)隧道仰拱加固裝置。
背景技術
膨脹巖地區(qū)仰拱開裂是公路隧道常見的病害之一,不僅造成隧底的開裂及隆起變形,使隧道襯砌結構發(fā)生變形和破壞,嚴重時有可能導致隧道整體失穩(wěn),危及運營安全。
目前常采用換拱法處治。換拱是處理公路隧道在施工中以及運營后仰拱發(fā)生嚴重病害的一種有效防治措施,但其技術流程復雜,施工難度大,施工進度慢,工程費用高,阻斷交通時間長,影響到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及社會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采用換拱法防治隧道仰拱開裂存在施工難度大、施工效率低下且影響高速公路正常運營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膨脹巖地區(qū)隧道仰拱加固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膨脹巖地區(qū)隧道仰拱加固裝置,包括穿在仰拱兩拱角處且成角度斜向下分布的注漿導管和設置在仰拱兩拱角處且前后分布的槽鋼,注漿導管尾部為直徑遞減的錐狀結構,且注漿導管側壁開有梅花狀注漿孔,兩槽鋼之間固定有若干組間隔分布的支撐橫梁,每組支撐橫梁是由三根I18型鋼組成的。
通過設置注漿導管對隧道拱腳、仰拱基地圍巖進行注漿加固,并通過支撐橫梁減少隧道水平收斂變形,克服了采用換拱法防治隧道仰拱開裂存在施工難度大、施工效率低下且影響高速公路正常運營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可靠,有效提高了膨脹性圍巖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使隧道拱腳及拱底圍巖塑性區(qū)明顯降低,有效減少了仰拱襯砌結構的受力及變形,保證了隧道結構的穩(wěn)定及安全,而且能有效減少隧道水平收斂變形,大幅提高襯砌結構的抗橫向變形能力及穩(wěn)定性,具有施工難度小,施工進度快,工程費用低,且交通影響時間少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注漿導管,2-槽鋼,3-支撐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膨脹巖地區(qū)隧道仰拱加固裝置,包括穿在仰拱兩拱角處且成角度斜向下分布的注漿導管1和設置在仰拱兩拱角處且前后分布的槽鋼2,注漿導管1尾部為直徑遞減的錐狀結構,且注漿導管1側壁開有梅花狀注漿孔,兩槽鋼2之間固定有若干組間隔分布的支撐橫梁3,每組支撐橫梁3是由三根I18型鋼組成的。
具體實施過程中,注漿導管1的直徑為42mm,且仰拱拱角兩側均設置有三根,注漿導管1的前后間距為100cm,長度為5m,并與隧道初期支護的鋼支撐焊接牢固,整體受力;注漿孔的直徑為8mm,且注漿導管1尾部1.2m內(nèi)不設注漿孔,注漿壓力為1.0-1.5Mpa;為減少對交通的影響,注漿加固采用半幅施工。
鑿除路面開裂部分,每組支撐橫梁3的前后間距為5m;在橫向排水管與縱向排水管接頭處采用瀝青毛氈包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未經(jīng)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213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