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焊裝夾具的省力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19595.4 | 申請日: | 2013-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362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任曉君;張太國;劉杰;任軍;吳樟洪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4 | 分類號: | 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祿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夾具 省力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制造焊裝裝備,具體涉及一種汽車焊裝夾具的省力機構。
背景技術
工裝作為汽車生產過程中必備的工藝裝備,焊裝夾具作為其中一類工裝,對實現零件準確定位、保證車身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焊裝夾具的操作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焊裝夾具設計過程中,需要手持以帶動氣缸伸出到達指定位置的部件較多;當此類部件的氣缸缸徑較大、空間位置受限時,操作難度增加。相關人員針對這些問題對焊接夾具的結構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如CN202963858U公開的“一種用于焊裝夾具的手推移動裝置”,本機構安裝于與氣缸活塞桿同側的氣缸側壁處,其由連接于氣缸上的連接支架及連接于氣缸活塞桿端部的連接桿構成,所述連接支架與連接桿鉸接連接,所述連接支架呈T型結構,其具有貼合固定于氣缸上的固定端及用于連接連接桿的連接端,所述連接桿的下端鉸接于連接支架的連接端,上端固定有手柄,中部的一字折彎處與氣缸活塞桿相連接。盡管本機構設計合理簡捷,操作起來省時省力,體積小,實用性強,但是該機構復雜,省力效果不明顯,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焊裝夾具的省力機構,本機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力高效,能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提升夾具操作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焊裝夾具的省力機構,包括:連接臂、轉接構件、連接板、手柄,其特征是:所述連接臂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氣缸組件左部的下面,所述連接臂另一端與連接板下部的左邊活動連接;所述連接板下部的右側與手柄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轉接構件的左側固定連接在氣缸組件的右側,該轉接構件與所述連接板上端部配合。
進一步,所述連接臂的另一端設有一通孔,所述連接板下部的左邊設有一轉軸孔,一轉軸穿過所述連接臂上的通孔和連接板下部的轉軸孔,實現所述連接臂與連接板的鉸接。
進一步,所述連接板的上端部設有一“U”形卡口,所述轉接構件的右下部設有一過孔,一防轉軸與所述轉接構件上的過孔配合,所述連接板上端部的“U”形卡口與所述防轉軸采用間隙配合。
進一步,所述手柄另一端到轉軸軸心線的距離大于所述防轉軸的軸心線到轉軸的軸心線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所述連接臂呈“Z”形。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本機構采用手動到位,氣動返回,運動可靠,無死點;由于本機構能實現對豎直方向施加的力作用于水平方向,解決了某些特定部位操作困難的問題;由于利用杠桿原理,本機構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氣缸上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受力示意圖;
圖4為防轉軸受力示意圖;
圖5為氣缸受力示意圖。
圖中:1-手柄,2-連接板,21-“U”卡口,22-轉軸孔,3-防轉軸,4-轉軸,5-連接臂,51-通孔,6-轉接構件,61-過孔,7-氣缸組件,8-定位銷,9-氣缸導桿,F-推動氣缸所需最小拉力,F1-水平拉動氣缸所需拉力,F2-對手柄施加的力,F3-作用于平推機構的力,M-平衡力矩,L1-手柄另一端到轉軸的軸心線的距離,L2-防轉軸的軸心線到轉軸的軸心線之間的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參見圖1-3所示的一種汽車焊裝夾具的省力機構,包括:一連接臂5、轉接構件6、連接板2、手柄1,其特征是:?所述連接臂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氣缸組件7左部的下面,所述連接臂5另一端與連接板2下部的左邊活動連接;所述連接板2下部的右側與手柄1的一端螺紋連接;所述轉接構件6的左側固定連接在氣缸組件7的右側,該轉接構件6與所述連接板2上端部配合。
進一步,所述連接臂的另一端設有一通孔51,所述連接板2下部的左邊設有一轉軸孔22,一轉軸4穿過所述連接臂5上的通孔51和連接板2下部的轉軸孔22,實現所述連接臂5與連接板2的鉸接。
進一步,所述連接板2的上端部設有一“U”形卡口21,所述轉接構件的右下部設有一過孔61,一防轉軸3與所述轉接構件6上的過孔61配合,所述連接板2上端部的“U”形卡口21與所述防轉軸3采用間隙配合。
進一步,所述手柄1另一端到轉軸4的軸心線的距離L1大于所述防轉軸3的軸心線到轉軸4的軸心線之間的距離L2。
進一步,所述連接臂5呈“Z”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1959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