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踝足支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17072.6 | 申請日: | 2013-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38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戴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戴志杰 |
| 主分類號: | A61F5/01 | 分類號: | A61F5/01;A61F5/0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國中 |
| 地址: | 200434 上海市虹***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踝足支具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支具,具體地,涉及一種踝足支具。
背景技術
踝足部損傷(軟組織損傷,骨性結構損傷)以及各種畸形(扁平足,馬蹄足,夏科式足等)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目前的治療手段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2種。保守治療時使用石膏繃帶固定,舒適性比較差,患者無法長時間耐受,同時沒有很好的矯形功能。患者長期石膏固定,會出現肌肉萎縮癥狀,臨床效果不是很滿意。手術治療后的患者,也需外固定保護。但臨床上使用石膏固定,也會出現上述的不良反應。因此,臨床上需要一種具備矯形功能,同時能在舒適性,有效性方面顯著提高的創新外固定產品。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踝足支具。
根據本發明提供的踝足支具,包括外部護套、內部承托部,其中,內部承托部連接在外部護套的內部;
內部承托部包括腳底承托部11、腳踝承托部12、小腿承托部13,其中,腳底承托部11、腳踝承托部12、小腿承托部13依次連接,腳底承托部11、腳踝承托部12為一整體構件。
優選地,腳底承托部11由腳踝承托部12的底部依照先向上后向下的方式向遠端延伸形成拱狀結構,腳底承托部11、腳踝承托部12、小腿承托部13的邊緣光滑,且所述相鄰的邊緣之間平滑過渡連接。
優選地,腳底承托部11、腳踝承托部12、小腿承托部13的外側面為粗燥面或者光滑面,小腿承托部13與腳踝承托部12鉸接或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外部護套包括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小腿承托部護套23,其中,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小腿承托部護套23依次連接,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為一整體構件,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小腿承托部護套23中的任一個或任多個部件上設置有約束部。
優選地,小腿承托部護套23與腳踝承托部護套22鉸接或者可拆卸連接;或者,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小腿承托部護套23為一整體構件。
優選地,小腿承托部護套23的下端延伸出兩個延伸部211,所述兩個延伸部211分別位于腳踝承托部護套22的兩側、并且與腳踝承托部護套22鉸接或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延伸部211寬度由上往下漸窄,小腿承托部護套23的后側下端與腳踝承托部護套22的后側上端之間存在間隙。
優選地,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小腿承托部護套23的內側面為粗燥面或者光滑面。
優選地,還包括前側護套24,腳底承托部護套21、腳踝承托部護套22、小腿承托部護套23通過約束部圍成一彎折的套筒,前側護套24包括依次連接的腳背護套241、腳踝前側護套242、小腿前側護套243,全部或部分前側護套24位于套筒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包括踝足本體和固定套,踝足本體和固定套的搭配,能夠用于腳踝處骨折后,平足癥以及其他腳踝畸形的矯正固定,拆卸方便,方便清洗。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外部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外部護套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外部護套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踝足支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踝足支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為內部承托部;
11為腳底承托部;
12為腳踝承托部;
13為小腿承托部;
2為外部護套;
21為腳底承托部護套;
211為延伸部;
22為腳踝承托部護套;
23為小腿承托部護套;
24為前側護套;
214為腳背護套;
242為腳踝前側護套;
243為小腿前側護套;
3為系繩孔;
4為細繩;
5為約束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戴志杰,未經戴志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170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