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16023.0 | 申請日: | 2013-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05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吳志強;王宇;黃懷宇;夏浩文;佟鐵鋼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富華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7/052 | 分類號: | B60G17/05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張奇洲;華輝 |
| 地址: | 5292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空氣 懸掛 提升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懸掛提升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
背景技術
如圖1~圖2所示,現有的空氣懸掛提升系統,包括提升器1,所述提升裝置1包括提升氣囊4、與提升氣囊連接的推板6、與推板6連接的車軸連接件8,所述推板6鉸接于前支架2上,所述提升氣囊4與車軸7分別設置在前支架的兩側,現有的車輛僅在車架的單側設置空氣懸掛提升系統,該系統存在以下的不足:
1、單側提升,提升效率較低,對車軸載荷和車軸長度有限制,成本高。
2、提升架長度較長,在水平方向對空氣懸掛在車輛上的裝配尺寸有限制,不適合軸距工較小的車輛。
3、提升氣囊的充氣孔41采用螺旋接口,操作不方便,而且充氣孔設置在車架上部,增加裝配難度,降低裝配效率。
4、氣囊各方向沒有限位裝置,使得充氣時,氣囊容易發生徑向變形,影響了工作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按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包括兩個固定在車架兩端的空氣懸掛提升器,所述提升器包括固定在車架下方的前支架、一端與前支架固定連接的提升架和與前支架鉸鏈連接的車軸連接件,所述車軸連接件與提升架之間設置有提升氣囊,所述氣囊外設置有防止氣囊徑向膨脹的限位罩;所述提升氣囊上設置有充氣孔。
進一步地,為了使裝配更方便,所述車軸連接件上設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一端與車軸連接件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氣囊連接。
進一步地,為了方便裝置,所述充氣孔包括氣嘴和設置在氣嘴內側設置有防止氣囊漏氣的橡膠片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雙側提升,提升效率高,對車軸載荷和車軸長度無限制,節省成本。
2、提升架長度縮短,在水平方向對空氣懸掛在車輛上的裝配尺寸沒有限制,適合在用的
所有軸距的車輛。
3、本實用新型的充氣孔采用插入式充氣孔,而且充氣孔設置在懸掛上,與車架無影響,
裝配更方便,提高了裝配效率,節省了成本。
4、在氣囊外側設置限位罩,確保了充氣時,氣囊保持軸向延伸。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是現有的空氣懸掛提升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空氣懸掛提升系統的裝配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裝配示意圖。
圖中:1-空氣懸掛提升器,2-前支架,3-提升架,4-氣囊,41-充氣孔,5-限位罩,6-推板,7-車軸,8-車軸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包括兩個固定在車架兩端的空氣懸掛提升器1,所述懸掛提升器1包括固定在車架下方的前支架2、一端與前支架2固定連接的提升架3和車軸連接件8,所述車軸連接件8一端與車軸7連接,另外一端與前支架2鉸鏈連接,所述車軸連接件8上設置有推板6,所述提升架3與推板6間設置有氣囊4,所述氣囊外側設置有防止氣囊4充氣時徑向膨脹的限位罩5,所述氣囊4上設置有充氣孔41,所述充氣孔41包括氣嘴,所述氣嘴內側設置有防止漏氣的橡膠片。
本實用新型所述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的工作原理是:
將充氣管插入充氣孔41的氣嘴,由于氣壓作用,將橡膠片沖開,進行充氣,由于限位罩5的作用,所述氣囊4產生軸向延伸,推動推板6帶動車軸連接件8沿鉸接軸向上旋轉,從而達到提升車軸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側空氣提升器,提高了提升效率,限位罩限制了氣囊徑向變形,達到更好的提升效果,充氣孔設置在懸掛上,方便了裝配,提高了裝配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施例所述雙側空氣懸掛提升系統的其它結構參見現有技術。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富華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富華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160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