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輸灰管路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15900.2 | 申請日: | 2013-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642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曉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鋼城集團涼山瑞海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9/032 | 分類號: | B08B9/0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李陽 |
| 地址: | 615032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路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輸灰管路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翻渣作業區噴灰系統一般設置有兩套攪拌噴灰機、兩套灰漿泵,其合用一套輸灰管路系統。現有的這種輸灰管路系統存在一些問題:灰漿泵的進出口管道都沒有沖洗水,且灰漿泵的進出口閥門安裝不合理,一臺灰漿泵運行時,另一臺灰漿泵進出口管道存在死角,導致灰漿泵、管道經常堵塞;灰漿泵沒有設起停泵沖洗排放管道;灰漿泵及配用電機功率過小。上述問題影響了噴灰作業生產連續性,顯著降低了噴灰生產作業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沖洗功能的輸灰管路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輸灰管路系統,包括與第一灰漿泵相連的第一輸灰管和與第二灰漿泵相連的第二輸灰管,第一輸灰管包括第一入口段和第一出口段,第二輸灰管包括第二入口段和第二出口段,第一出口段和第二出口段位于同一高度且平行設置,第一出口段與第二出口段與總輸出管連通,總輸出管與第一出口段垂直,總輸出管與第二出口段垂直,第一出口段上設置有第一伸縮節和第一控制閥,第一控制閥位于第一伸縮節和總輸出管之間,第二出口段上設置有第二伸縮節和第二控制閥,第二控制閥位于第二伸縮節和總輸出管之間,第一出口段上位于第一控制閥和總輸出管之間設置有第一水管活結,第一水管活結設置有第一沖水閥,總輸出管上連接有第二水管活結,第二水管活結設置有第二沖水閥,第一入口段設置有第一排水口,第一排水口處設置有第一排水閥,第二入口段設置有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處設置有第二排水閥。
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水管活結與第一沖水管道相連。
進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水管活結與第二沖水管道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設置有水管活結和相應的排水口,當需要對輸灰管進行沖洗時,可將沖水管與相應的水管活結相連,并將沖水管與水源相連即可對對輸水灰管進行沖水清洗作業。由于具備沖洗功能,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輸灰管路系統不易堵塞,即使堵塞,也可方便清理疏通,可有效提高噴灰生產作業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輸灰管路系統的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第一灰漿泵1,第二灰漿泵2,總輸出管3,第二水管活結4,第一水管活結5,第一入口段11,第一排水口12,第一伸縮節13,第一控制閥14,第一出口段15,第二入口段21,第二排水口22,第二伸縮節23,第二控制閥24,第二出口段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輸灰管路系統,包括與第一灰漿泵1相連的第一輸灰管和與第二灰漿泵2相連的第二輸灰管,第一輸灰管包括第一入口段11和第一出口段15,第二輸灰管包括第二入口段21和第二出口段25,第一出口段15和第二出口段25位于同一高度且平行設置,第一出口段15與第二出口段25與總輸出管3連通,總輸出管3與第一出口段15垂直,總輸出管3與第二出口段25垂直,第一出口段15上設置有第一伸縮節13和第一控制閥14,第一控制閥14位于第一伸縮節13和總輸出管3之間,第二出口段25上設置有第二伸縮節23和第二控制閥24,第二控制閥24位于第二伸縮節23和總輸出管3之間,第一出口段15上位于第一控制閥14和總輸出管3之間設置有第一水管活結5,第一水管活結5設置有第一沖水閥,總輸出管3上連接有第二水管活結4,第二水管活結4設置有第二沖水閥,第一入口段11設置有第一排水口12,第一排水口12處設置有第一排水閥,第二入口段21設置有第二排水口22,第二排水口22處設置有第二排水閥。
使用時,需要對輸灰管沖洗時,將第一水管活結5與第一沖水管道相連,第二水管活結4與第二沖水管道相連,并將各個沖水管與水源相連。然后開啟相應的沖水閥、排水閥、控制閥,可對輸灰管路系統進行徹底清洗,含有灰漿的清洗水可從相應的排水口排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鋼城集團涼山瑞海實業有限公司,未經鋼城集團涼山瑞海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159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