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創痔瘡套扎器上的自動上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09439.X | 申請日: | 2013-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196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呂中華;楊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呂中華 |
| 主分類號: | A61B17/12 | 分類號: | A61B17/12;A61B17/32 |
| 代理公司: | 江陰市同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紉蘭;曾丹 |
| 地址: | 21440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痔瘡 套扎器上 自動 上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痔瘡套扎器,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微創痔瘡套扎器上的自動上圈器。屬于醫療設備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痔瘡治療,尤其對于內痔的治療多采用手術切除的治療方法,該種方法費用高,且手術后創傷面較大,增加病人痛苦的同時,加重其心理負擔。為了克服上述問題,臨床上現已開始使用痔瘡套扎器。痔瘡套扎器是通過負壓吸住痔瘡病灶組織,然后用橡膠圈套扎,橡膠圈下的組織將逐漸因沒有血液流通而脫落,并經由大便排出體外。目前套扎器上的橡膠圈都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套扎到導向尖上,經由導向尖套到套扎器上,由于橡膠圈孔徑很小,與導向尖之間的摩擦阻力很大,醫務人員在佩戴手術使用的橡膠手套時很難將橡膠圈套上,增加了手術時套扎器的使用難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微創痔瘡套扎器上的自動上圈器,無需醫護人員手動進行套扎橡膠圈就可以很輕松的將橡膠圈套扎到套扎器上,降低了套扎器的使用難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微創痔瘡套扎器上的自動上圈器,所述上圈器包括導向推圈座和導向尖,所述導向推圈座包括第一導向推圈孔和第二導向推圈孔,在所述第一導向推圈孔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多個沿第一導向推圈孔徑向分布的導向塊,在所述導向尖的錐面上開設有與導向塊相同數量均勻分布的導向槽,所述導向槽與推圈塊相配合。?
所述導向槽包括數目相等且依次間隔分布的長導向槽和短導向槽,所述導向塊由數目相等的徑向長度較長和徑向長度較短的導向塊組成,且依次間隔布置于第一導向推圈孔3的內壁上。?
在所述相鄰兩個導向槽的臺階面上開設有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導向尖上開設多條導向槽,配合導向推圈座上的導向塊來實現橡膠圈的上圈操作,降低了醫務人員手動上圈的難度,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推圈座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向尖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導向推圈座1
導向尖2
第一導向推圈孔3
第二導向推圈孔4
導向塊5
導向槽6。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創痔瘡套扎器上的自動上圈器,所述上圈器包括導向推圈座1和導向尖2,所述導向推圈座1包括第一導向推圈孔3和第二導向推圈孔4,所述第一導向推圈孔3和第二導向推圈孔4的孔徑均與導向尖2根部平臺的外緣面直徑相等,在所述第一導向推圈孔3的內壁上對稱設置有八個沿第一導向推圈孔3徑向分布的導向塊5,對應的在所述導向尖2的錐面上開設有八條均勻分布的導向槽6,所述導向槽6與導向塊5相配合,在所述相鄰兩個導向槽6的臺階面上開設有凹槽,可以降低橡膠圈與導向尖2之間的摩擦阻力。使用時,首先將橡膠圈套設于導向尖2上,再通過第一導向推圈孔3上的導向塊5與導向尖2的導向槽6配合將橡膠圈推至導向尖2的根部,最后用第二導向推圈孔4將橡膠圈推至套扎器上便完成了上圈操作。?
基于導向尖端部的體積問題,所述導向槽6包括四根長度較長的長導向槽和四根長短較短的短導向槽,所述長導向槽和短導向槽依次間隔布置,以此同時,所述八個導向塊5由四個徑向長度較長和四個徑向長度較短的導向塊依次間隔布置于第一導向推圈孔3的內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呂中華,未經呂中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0943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信息展示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篦冷機縱梁穿風室處的多向可調密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