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印染廢水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07016.4 | 申請日: | 2013-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533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滿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晉江市隆盛針織印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陳敏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印染 廢水處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印染廢水處理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印染廢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印染廢水的處理成為環保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印染廢水中含有的化學物質種類繁多、污染力強,包括染料、助劑、油劑、纖維雜質和無機化合物等各種成分,并且廢水量也特別大,COD高,雜質多,色度高,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印染廢水成為廢水處理領域極為關注的問題。并且,因為印染行業的染料更佳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各種抗光解、抗氧化和抗生物降解的材料均有所使用,使印染廢水成為非常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印染廢水若處理不當,排入自然水體后,殘留的染料分子能夠吸引光線,降低水體透明度,影響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的生長,不利于水體自凈。
現行的印染廢水處理方法有生物法、物理法、化學法和物理化學法。單一的處理方法難以保證處理后的出水能夠達到國家品質要求,普遍存在難以實現脫色以及無法滿足廢水回用的問題,特別是存在工藝流程復雜、占地面積大、脫色效果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印染廢水處理裝置,用以解決現有印染廢水處理工藝難以實現脫色、無法滿足廢水回用的問題,特別是常規處理工藝占地面積達、脫色效果差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印染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曝氣池、混凝池、過濾池、反滲透裝置、回用池、污泥池,調節池的出口接曝氣池的入口,曝氣池的出口接混凝池的入口,混凝池的出口接過濾池的入口,過濾池的第一出口接反滲透裝置的入口,反滲透裝置的出口接回收池的入口,所述過濾池的第二出口接污泥池的入口,所述調節池和所述曝氣池之間設有壓力泵,所述過濾池和所述污泥池之間設有污泥泵。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池為多點進水結構,所述調節池包括酸堿調節裝置、溫度檢測儀、定時出水閘門,所述酸堿調節裝置包括PH檢測儀和藥劑罐,所述藥劑罐設有酸性藥劑室和堿性藥劑室。
進一步地,所述曝氣池包括攪拌裝置和氧氣泵,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槳和驅動電機,所述攪拌槳包括主動軸、傳動片和攪拌槳葉,所述傳動片垂直焊接在主動軸端頭上,所述傳動片為圓形盤,所述攪拌槳葉與傳動片垂直,所述攪拌槳葉在傳動片圓周上均勻分布,所述攪拌槳葉表面設有過濾孔,所述主動軸與驅動電機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池設有所述攪拌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更有針對性的酸堿調節工藝進行處理,解決酸堿平衡問題;
2.處理效率高,工程投資低,運行費用低,占地面積低,廢水處理系統運行穩定,安全可靠,操作靈活;
3.妥善處理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4.對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噪聲污染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減少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調節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攪拌槳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攪拌槳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印染廢水處理裝置,依次由以下部分組成:(1)調節池1:廢水進入調節池1,在此進行水量的調節和水質的均衡;(2)曝氣池2:在攪拌裝置和氧氣泵的共同作用下,使廢水充分與氧氣接觸,為后續工藝做準備;(3)混凝池3:混凝工藝采用聚合氯化鋁作混凝劑,聚丙稀銑胺作助凝劑,經充分曝氣的廢水進入混凝池3,在機械攪拌裝置的攪拌作用下進行混凝;(4)過濾池4:混凝池3出水進入過濾池4進行過濾,產生的污泥由污泥泵9抽出進入污泥池7進行壓縮處理;(5)反滲透裝置5:通過反滲透裝置,除去廢水中的化學離子、真菌、細菌和病毒體,最后分離出清水;(6)回用池6:由反滲透裝置5分離出的清水進入回用池6,進行廢水的循環利用;(7)污泥池7:將過濾池4過濾出的污泥進行無公害處理。調節池1的出口接曝氣池2的入口,曝氣池2的出口接混凝池3的入口,混凝池3的出口接過濾池4的入口,過濾池4的第一出口接反滲透裝置5的入口,反滲透裝置5的出口接回用池6的入口,過濾池4的第二出口接污泥池7的入口,調節池1和曝氣池2之間設有壓力泵8,所述過濾池4和所述污泥池7之間設有污泥泵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晉江市隆盛針織印染有限公司,未經晉江市隆盛針織印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0701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