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鉛酸蓄電池內化成冷酸循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804411.7 | 申請日: | 2013-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316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董捷;張濤;周超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理士電池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10/12 | 分類號: | H01M10/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潔 |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電池 化成 循環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一種用于鉛酸蓄電池內化成過程中對酸液進行冷卻的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蓄電池在生產時,有兩種生產方式,一是利用熟極板生產的外化成電池;二是利用生極板生產的內化成電池。外化成電池優勢是生產周期短,但是極板化成排出的廢酸較多,環保壓力較大。內化成電池則可以減輕極板化成造成的廢酸,減輕環保壓力,符合國家及社會對環保的要求。但是內化成電池缺點在于,加酸后反應較為劇烈,電池溫度上升較快,易造成電池短路,增加質量成本。因此、在灌酸前需要對硫酸進行冷卻,使得電池在灌酸后溫度得到控制。但每次灌酸前灌酸機內剩余的硫酸長時間放置或灌酸機長時間停機(夏季特別明顯)都會導致硫酸溫度升高,這些硫酸不能正常使用且不能隨意排放,給生產帶來很大的困惑。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鉛酸蓄電池內化成過程中對酸液進行冷卻的鉛酸蓄電池內化成冷酸循環系統。
根據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鉛酸蓄電池內化成冷酸循環系統,包括:
酸筒,所述酸筒與酸房連通,所述酸筒外包裹隔熱層;
冷酸機,所述冷酸機通過第一進酸管和第一出酸管與酸筒連通;
以及灌酸機,所述酸筒與灌酸機通過第二進酸管和第二出酸管連通,在第二進酸管和第二出酸管上分別設有酸泵。
作為所述冷酸循環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酸筒為至少兩個,其酸筒內的酸密度不同,每個酸筒對應配置至少一個冷酸機,在所述酸筒與灌酸機之間的第二進酸管和第二出酸管上對應每個酸筒都設置有閥門進行控制。
作為所述冷酸循環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酸筒為兩個。
作為所述冷酸循環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酸機為兩個,一個酸筒對應于一個冷酸機連通。
作為所述冷酸循環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灌酸機為兩個,其分別都與酸筒連通。
作為所述冷酸循環系統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隔熱層為玻璃纖維、石棉、巖棉、硅酸鹽或氣凝膠氈。
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請提供的內化成冷酸循環系統中,酸液由酸房進入對應酸密度的酸筒中,如需要對酸液進行冷卻,可使酸筒內的酸液通過第一進酸管進入冷酸機中進行冷卻操作,冷卻后通過第一出酸管回到酸筒中,并存儲在酸筒內,由于酸筒外包裹有隔熱層,避免桶壁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因此可減少酸筒內外熱交換,減少酸液的升溫變化,當需要灌酸時,打開酸泵,通過第二進酸管泵入灌酸機即可。對于灌酸機內剩余的酸液,在下次灌酸前首先對灌酸機內酸溫度、密度進行確認,如酸溫度偏高(高于10℃),則打開對應酸泵通過第二出酸管將酸液泵入對應酸筒,然后通過與酸筒配置的冷酸機進行冷卻,冷卻后再通過第二進酸管回到灌酸機中加以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鉛酸蓄電池內化成冷酸循環系統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鉛酸蓄電池內化成冷酸循環系統,其包括酸筒、冷酸機和灌酸機。
其中酸筒為兩個,其酸筒內的酸密度不同。例如酸筒11中酸密度為1.230g/ml,酸筒12中酸密度為1.250g/ml。酸筒11、12分別通過酸房進酸管道112、122與酸房連通。
每個酸筒對應配置至少一個冷酸機,例如酸筒11與冷酸機21通過第一出酸管211和第一進酸管212相連,酸筒12與冷酸機22通過第一出酸管221和第一進酸管222相連。該冷酸機用于對酸液進行冷卻,為了減少酸筒內外熱交換,減少酸液的升溫變化,每個酸筒外包裹隔熱層111、121,該隔熱層可以為玻璃纖維、石棉、巖棉、硅酸鹽或氣凝膠氈等隔熱材料制成。
灌酸機為兩個,在酸筒與灌酸機之間的第二進酸管和第二出酸管上對應每個酸筒都設置有閥門進行控制。例如,灌酸機31通過管道排酸,并與第二進酸管113、123相連,管道313上具有酸泵41和排酸閥313,第二進酸管113、123上分別具有進酸閥115、125。而灌酸機32通過管道排酸,并與第二進酸管113、123相連,管道323也與酸泵41連通,并具有排酸閥323。
酸筒11通過第二出酸管114與灌酸機31和灌酸機32連通,在第二出酸管114上設有酸泵42,并且在第二出酸管114上還分別設有進酸閥312、322。而酸筒12通過第二出酸管124與灌酸機31和灌酸機32連通,在第二出酸管124上設有酸泵43,并且在第二出酸管124上還分別設有進酸閥311、3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理士電池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理士電池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80441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公交車專用座椅
- 下一篇:圓柱體變速箱及手動換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