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9544.X | 申請日: | 2013-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015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璞;蔣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3B3/14 | 分類號: | B63B3/14;B63B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 地址: | 20001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洋 結構 露天 甲板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擋浪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
背景技術
海洋浮式結構物作為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重要工具,在其固定于特定海域期間,經常遭受海洋惡劣環境的干擾。尤其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當波浪作用于浮式結構物上時,會發生甲板上浪的問題。與航行船舶的船首上浪不同,浮式結構物在極端條件下,波浪可能越過舷側結構濺落或抨擊到露天甲板上,強大的抨擊力常常會對露天甲板上靠近舷側的一些特殊設備造成損傷甚至破壞,進而危及海洋工程裝備的正常作業。因此,為了保護這些設備不致因上浪抨擊而失效,往往需要在其周圍設計擋浪結構。
國內在海洋浮式結構物設計建造方面仍處于起步節點,多數設計都沒有考慮為靠近舷側的甲板設備設計上浪保護結構;即便少數設置了擋浪結構,也一般采用類似于航行船首樓甲板上的平板式擋浪板設計型式,通過平板結構上的大型肘板和扶強材進行支撐固定。由于發生波浪抨擊時瞬時抨擊力非常大,所以擋浪板及其加強結構必須設計的足夠強才能滿足承載要求。而對于在極端條件下偶爾才出現的舷側上浪,采用上述擋浪板結構不僅經濟性差、造成鋼材的浪費,而且大型擋浪板結構往往會占用較大的空間干擾設備的安裝使用,從而降低空間利用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以解上述傳統擋浪結構笨重且空間利用率低下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包括若干角鋼片,擋浪頂板,其中,若干所述角鋼片呈百葉窗式排列于甲板舷側上,并靠近設備的舷外一側,所述設備與擋浪結構位于甲板同側舷邊,若干所述角鋼片的腹板與甲板邊線呈一定角度,所述擋浪頂板設于若干所述角鋼片上方,所述擋浪頂板分為擋浪頂板第一部分和擋浪頂板第二部分,所述擋浪頂板第二部分與甲板呈15°夾角,所述擋浪頂板第一部分和所述擋浪頂板第二部分上各設有若干流水孔。
上述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其中,若干所述角鋼片等距離排列。
上述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其中,若干所述角鋼片開口部分朝同一方向。
上述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其中,所述擋浪頂板第一部分與甲板呈水平關系。
上述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其中,所述流水孔等距離排列。
上述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其中,若干所述角鋼片的腹板與甲板邊線的角度范圍為30°到60°之間。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產生的積極效果是:
(1)通過將波浪破碎的方法耗散抨擊能量,代替了強力結構抵抗抨擊載荷。
(2)通過百葉窗式各片體結構間角度和間距的設置,保證可能發生的來浪方向不會發生波浪對設備的直接抨擊。
(3)本實用新型的擋浪結構占用甲板空間小,布置位置靈活。
(4)本實用新型的擋浪結構為非封閉式結構,可兼顧提供通風和采光。
(5)本實用新型的該擋浪結構建造簡便且易于維護。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三維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另一方向的三維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設備與甲板的位置關系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角鋼片與甲板邊線的位置關系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角鋼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擋浪頂板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洋浮式結構物露天甲板設備的擋浪結構的圖6中擋浪頂板的A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954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