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電控系統用電磁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9186.2 | 申請日: | 2013-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4498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譚建偉;張金偉;趙敬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6 | 分類號: | F01M1/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誠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系統 用電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電控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電控系統用電磁閥,主要用于優化發動機不同工況下的泵油量,降低油泵功率消耗,增加發動機輸出功率。?
背景技術
目前,發動機機油泵主要是不可變量機油泵和二級變量機油泵,由于不可變量機油泵需要在低速時滿足發動機潤滑系統油壓。在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油泵提供的壓力遠遠超出了發動機需要的壓力。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發動機的功率,且對油泵機械性能要求較高。二級變量機油泵雖然能夠對壓力進行調節,但它的缺點是:對變量機油泵只能進行兩級控制。假設兩級轉換點的轉速為N1,發動機最高轉速為N2,發動機轉速從0到N1時,機油泵每轉排量為一級排量Q1,?發動機轉速從N1到N2時,機油泵每轉排量為二級排量Q2,Q1>Q2。在發動機轉速從0到N1時,油泵流量為發動機轉速n乘以Q1,流量與轉速成正比,在發動機轉速從N1到N2時,流量與轉速成正比。而在此過程中發動機部分階段需求的流量要小于油泵泵油量,從而存在浪費功率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使油泵流量連續可調,使油泵泵油量與發動機工況匹配,降低發動機功率損耗;在電路故障,系統油壓過高時,活塞系統自動將油壓調節到安全油壓范圍,保證系統安全。?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電控系統用電磁閥,包括電磁螺線管、鐵芯、導套、極靴、閥套、閥芯、復位彈簧、彈簧座、活塞、固定支架、外殼,所述極靴與導套配合設置于電磁螺線管中,鐵芯置于導套中并在導套內滑動,外殼將閥套、固定支架、極靴、電磁螺線管固定在一起;所述閥芯置于閥套內孔、閥芯一端內孔中設置活塞、閥芯另一端連接復位彈簧、復位彈簧另一端有彈簧座限位。?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閥芯內部設置有反饋壓力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閥芯內部設置有反饋油道。?
在本方案中,系統工作原理為:當油泵輸出壓力(P口壓力)升高時,電磁螺線管通電,鐵芯推動活塞與閥芯向前移動,使進油口P與調節油口A接通。A口的開口大小由電磁力大小決定,此時可改變電磁螺線管通電電流大小對A口的開口大小進行實時調節,A口的壓力增大調節油泵偏心量使油泵泵油量減少,油泵輸出壓力減小,即發動機油道和P口壓力減小;A口的壓力減小調節油泵偏心量使油泵泵油量增加,油泵輸出壓力增大,即發動機油道和P口壓力增大。當電路出現故障或鐵芯發生卡滯時,P口壓力過高,機油通過閥芯油道A到達反饋壓力腔,在反饋壓力腔形成壓力,使閥芯向前移動。P口與A口接通,A口的壓力增大調節油泵偏心量使油泵泵油量減少,油泵輸出壓力減小,即發動機油道和P口壓力減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在閥芯內增加活塞,可實現油壓連續可調,最大限度降低油泵能耗,以及活塞系統保證了系統處于安全油壓范圍的特點,使得汽車在運動過程中,即是電控系統臨時出現故障,通過本結構也可以使得油道內的油壓進行自我調節,位置再安全范圍內,減小事故發生概率。?
附圖說明
圖1是電磁閥閥結構圖;?
圖2是電磁閥不通電時,系統原理圖;
圖3是電磁閥通電,鐵芯推動閥芯進行流量調節的系統原理圖;
圖4是電磁閥電路故障時,閥芯壓力腔反饋力推動閥芯進行流量調節的系統原理圖;
其中:1是彈簧座,2是閥套,3是極靴,4是電磁螺線管、5是外殼,6是鐵芯6、7是導套、8是固定支架,活塞9是,10是閥芯、11是復位彈簧、P口是進油口,A口是出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電磁閥主要包括電磁螺線管4、鐵芯6、導套7、極靴3、閥套2、閥芯10、復位彈簧11、彈簧座1、活塞9、固定支架8、外殼5。極靴3與導套7配合安裝置于電磁螺線管4中,鐵芯6置于導套7中并在導套7內滑動。外殼5將閥套2、固定支架8、極靴3、電磁螺線管4固定在一起。閥芯10置于閥套2內孔、閥芯10一端內孔中放置活塞9、另一端放置復位彈簧11、彈簧11另一端有彈簧座1限位。?
如圖二所示,當發動機啟動時,轉速較低。此時,油泵變量調節閥不通電,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閥芯處于初始位置,P口與A口斷開,油泵以最大排量泵油以滿足發動機的潤滑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918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植物器官表觀紋理材質圖像采集裝置
- 下一篇:可顯示流速的PVC復合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