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8458.7 | 申請日: | 2013-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585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馮東曉;范玉林;張營杰;衛凌云;房志遠;牛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D5/00 | 分類號: | G01D5/00;F16H57/00;F16H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操作 行走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鍛造操作機的行走檢測技術,是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鍛造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是將編碼器直接安裝在操作機減速機上,檢測精度低,故需選用精度高的編碼器,成本高。同時,對于大型的操作機的行走檢測,由于鏈輪直徑變大,如果采用傳統結構的行走檢測裝置,即使是使用高精度的編碼器,檢測精度也達不到操作機定位精度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種新型的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滿足鍛造操作機的行走檢測需求,提高行走檢測裝置的精度,節約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它至少包括帶輪支架、軸承座裝置、編碼器、小帶輪、和大帶輪,其特征是:帶輪支架固定設置在操作機的行走減速機上,大帶輪安裝在帶輪支架上;軸承座裝置通過軸承安裝座焊接固定在操作機墻板上,軸承座裝置的輸出軸兩端分別與編碼器和小帶輪連接;大帶輪與小帶輪通過同步帶連接。
所述的同步帶與同步帶張緊裝置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通過行走減速機輸出軸上的大帶輪帶動編碼器上的小帶輪,實現了減速機轉一圈,編碼器轉多圈的目的,進而提高了整個行走檢測裝置的精度,節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的側示圖。
圖中:1、操作機墻板;2、行走減速機;3、帶輪支架;4、軸承座裝置;5、編碼器;6、軸承安裝座;7、同步帶張緊裝置;8、小帶輪;9、同步帶;10、大帶輪。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操作機行走檢測裝置,它至少包括帶輪支架3、軸承座裝置4、編碼器5、軸承安裝座6、同步帶張緊裝置7、小帶輪8、同步帶9和大帶輪10。
帶輪支架3固定安裝在操作機的行走減速機2上,大帶輪10安裝在帶輪支架3上,即行走減速機2可帶動帶輪支架3和大帶輪10旋轉。
軸承座裝置4通過軸承安裝座6焊接固定在操作機墻板1上,軸承座裝置4的兩個輸出軸,一個與編碼器5連接,一個與小帶輪8連接。
大帶輪10與小帶輪8通過同步帶9連接,同步帶9與同步帶張緊裝置7連接,通過同步帶張緊裝置7張緊同步帶9。
軸承座裝置4和同步帶張緊裝置7屬于公知技術,這里就不做詳細描述。
工作時,行走減速機2旋轉時,可帶動帶輪支架3與大帶輪10旋轉,進而通過同步帶9帶動小帶輪8旋轉,小帶輪8和編碼器5都與軸承座裝置4導通,小帶輪8旋轉則帶動編碼器5旋轉,最終實現行走檢測。
由于大帶輪10與行走減速機2同步,小帶輪8與編碼器5同步,在工作時行走減速機2轉一圈可帶動編碼器5轉多圈,而提高了整個行走檢測裝置的精度,節約了成本。
本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或常用手段,這里不一一敘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經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845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