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針輸液用組合密封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7444.3 | 申請日: | 2013-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41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吳紅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陰市鴻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J1/14 | 分類號: | A61J1/14;A61J1/05 |
| 代理公司: | 江陰大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楊新勇 |
| 地址: | 2144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液 組合 密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臨床醫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針輸液用組合密封蓋。
背景技術
人體靜脈注射因藥效迅速,近些年在醫藥衛生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密封蓋作為輸液瓶或輸液袋的密封配件,其結構和材料也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被不斷的改進。在臨床靜脈給藥治療中,常需要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廣泛、大量應用,在連接輸液管和溶解加藥過程中反復穿刺瓶塞,會導致塞屑微粒進入藥液。
有研究證明,用16號針頭穿刺2枚次膠塞脫屑率可達42.3%,6枚次可達100%。由輸液帶入人體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眾所周知。所以,人們采用了多種方法控制進入人體的微粒數量,特別是輸液管末端的終端濾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進入人體的微粒數。近年來,終端濾器對各種大小微粒濾過的差異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些終端濾器對微粒的濾過不安全,人們在輸液的制備、使用過程中仍應盡量避免微粒的污染。
因此,要徹底解決膠屑微粒對輸液者健康的傷害,有必要對現有技術中的密封蓋做無針化方向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無針輸液用組合密封蓋,該無針輸液用組合密封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實現輸液和加藥的無針操作,徹底避免儲液容器中落屑的現象。
為實現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無針輸液用組合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密封蓋包括外蓋、內蓋、接頭、彈性密封片和內芯,所述外蓋包括蓋體和用于與儲液容器口配合連接的蓋座,所述蓋座蓋座上端的蓋體之間密封連接,所述內蓋設置在所述蓋座中并與蓋座緊配合,所述內蓋上設置有出液口,在所述出液口的上方周圍設置有定位環或定位孔,所述定位環或定位孔內設置有可使液體通過的支撐件,所述接頭的底端與所述定位環或定位孔配合,所述支撐件的頂尖頂壓在所述彈性密封片的底面,所述彈性密封片的上表面外緣與所述接頭的內臺階下表面接觸配合,所述接頭內設置有用于與無針輸液管接頭對扣并推動彈性密封片使液體流出的內芯,所述內芯的底面與所述彈性密封片上表面接觸配合。
為了簡化結構,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接頭的外輪廓為階梯軸,所述接頭的內腔為與接頭外輪廓同心的階梯孔,所述階梯軸包括第一階梯軸、第二階梯軸和第三階梯軸,所述階梯孔包括第一階梯孔、第二階梯孔和第三階梯孔,所述第一階梯軸套設在所述定位環內,所述彈性密封片設置在第一階梯孔內,所述第三階梯軸的外表面設置有與無針輸液管接頭配合的連接結構,所述內芯套設在所述第二階梯孔和第三階梯孔內。
為了保證密封蓋組裝在輸液瓶或輸液袋上后運輸儲藏過程中蓋體內保持無菌環境,避免污染藥物,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蓋座和蓋體為一體式,所述蓋體上設置有拉環,所述蓋座和蓋體的連接處內表面設置有環狀凹槽,所述蓋體內表面設置有用于沿所述環狀凹槽將蓋座與蓋體分離的撕拉凹槽。
為了操作方便,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連接結構為外螺紋,或為L形扣槽,或為凸扣。
為了方便加藥,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內蓋上設置有加藥口,所述加藥口的上方周圍設置有加藥導向筒,所述加藥口或加藥導向筒上設置有加藥密封結構。?
為了簡化組合密封蓋結構,方便制造,而且盡量減小支撐件對出液口出液的阻力,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支撐件為片狀,所述片狀支撐件的上部為頂角圓滑過渡的等腰三角形或梯形。
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可以為,所述支撐件的上部外輪廓為頂角圓滑過渡的棱錐或圓錐。
為了對密封片形成一定的夾持力,避免密封片經液體藥物潤滑后內芯按壓時發生位移,導致難以復位,以致發生漏液,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二階梯孔內設置有穿過所述第二階梯孔軸心的水平限位條,所述水平限位條與所述彈性密封片的上表面貼合設置,所述內芯底部設置有豁口,所述豁口兩側的支腳凸邊與所述水平限位條兩側的第二階梯孔相配合。
為了方便裝配并鎖定內芯,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三階梯孔與無針輸液管連接的一端至第三階梯孔中部的空腔為倒圓錐臺形。
為了保證蓋體的撕拉快捷方便,制造模具結構簡單,優選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撕拉凹槽為螺紋狀凹槽,所述螺紋裝凹槽的一端相對設置在拉環與蓋體的連接處,所述螺紋狀凹槽另一端平滑過渡至環狀凹槽中。
為了保證蓋體的撕拉快捷方便,制造模具結構簡單,優選的技術方案還可以為,所述撕拉凹槽包括設置在所述蓋體內表面的開口凹槽,所述開口凹槽與所述拉環與蓋體的連接處相對設置,所述開口凹槽的一端通過設置在所述蓋體頂面和側壁內表面的線型凹槽與所述環狀凹槽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陰市鴻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江陰市鴻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74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