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術后引流條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7370.3 | 申請日: | 2013-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2006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04 |
| 發明(設計)人: | 薛春雨;呂川;王宇翀;戴海英;朱吉;趙輝;范勇杰;孫夢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27/00 | 分類號: | A61M2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趙青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術后 引流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本體為半管、內側設置有能與半管本體共同形成導流槽的條形突起的術后引流條。
背景技術
臨床上,一些手術會殘留空腔,或者術后傷口內可能受到感染,為了減少傷口內血液,避免滲出液淤積,減少炎癥擴散的可能,往往需要放置引流條。
目前也有很多術后引流條,例如中國專利CN201220081936.8,實用新型名稱為“術后引流條”,公開號為CN202459794,公開了一種術后引流條,引流條本體的外表面上設有導流槽。
以上術后引流條的導流槽能夠改善引流效果,凹槽部分也不容易與皮膚及其它接觸組織發生粘連,保證了手術效果。但存在一定的缺點:此類引流條主要的引流通道為引流條本體內部的中空結構,外表面上的導流槽只起到輔助引流及防止粘連的作用,并且該導流槽的深度受到引流條管壁厚度的限制,引流效果非常有限;術后,引流管固定不當或者縫線脫落,經常會出現整個引流條進入傷口內,醫生無法判斷引流條位置的情況;此外,手術中,不好把握引流條放置的深度或長度。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引流效果更好的術后引流條。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術后引流條,該術后引流條的本體為一半管體,半管體的空腔內設置有能與半管體共同形成導流槽的條形突起。
較佳地,半管體的管壁兩端和條形突起的頂端在同一直線上。
較佳地,所述的導流槽的數目為2、3或4。最優選為3個導流槽。
較佳地,術后引流條上設置有X光顯影裝置。
較佳地,術后引流條的管壁外側的縱深方向上設置有刻度標記。
較佳地,術后引流條的長度為50mm-200mm。
較佳地,所述的半管體的空腔的直徑為5mm-20mm。
較佳地,所述的半管體的管壁厚度為1mm-5mm。
本實用新型的半管體和條形突起均可選用醫用硅膠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X光顯影裝置可采用在X光下顯影的醫用硅膠材質,可以嵌入半管體管壁中或設置于管壁外側。
本實用新型的刻度標記,長度同術后引流條長度,精度以毫米為單位。
本實用新型可根據手術創口的不同情形以及不同的患者,制備不同規格的術后引流條。
本實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引流效果。術后引流條的導流槽最大深度可接近半管半徑,不受管壁厚度的限制,能達到更好的引流效果;術后引流條中的X光顯影裝置,在X線照射下可顯影,以便確認位置并及時取出,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刻度標記便于術中醫生確認引流條放置的深度或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含義:1為導流槽;2為X光顯影裝置;3為刻度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術后引流條,其本體為一半管體,半管體的空腔內設置有能與半管體共同形成導流槽的兩根條形突起,形成三條導流槽1。
半管體的管壁兩端和條形突起的頂端在同一直線上。
術后引流條上還可以設置有X光顯影裝置2或刻度標記3。
實施例2:
一種術后引流條,適合于術后殘留空腔的Ⅰ類手術創口,其余同實施例1,導流槽1為兩條。
術后引流條的長度為100mm,所述的半管體的空腔的直徑為10mm,所述的半管體的管壁厚度為2mm。
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73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管連接裝置
- 下一篇:一種自動線纜切斷剝皮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