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廚房用手持式電動攪拌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4356.8 | 申請日: | 2013-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897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新蘋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新蘋 |
| 主分類號: | A47J43/044 | 分類號: | A47J43/0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鄧小兵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廚房 用手 電動 攪拌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廚房用手持式電動攪拌器。
背景技術
攪拌器是一種將物料攪拌均勻的機器,近年來,特別是在廚房的烹飪技術中被大力應用,例如用于打散蛋花、制作蛋糕、攪拌面粉等。其主要結構由電機和帶有攪拌葉片的攪拌軸組成,如中國專利號“201220053241.9”公開了一種電動多用型攪拌器,其公開日為2009年12月23日,其技術方案為所述攪拌器,由機殼、電池卡槽、電機、固接頭、外連接桿、內連接桿、攪拌葉片、突頭、凹槽組成,機殼內部上方安裝有電機、下方設置有電池卡槽,機殼一側固定連接有固接頭,在固接頭兩側開有凹槽,外連接桿兩側與凹槽對應位置處設置有突頭,通過固接頭延伸至凹槽外與固接頭固定連接,外連接桿內部環套有內連接桿,內連接桿端部設置有攪拌葉片。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攪拌軸在轉動時會因振動產生徑向的偏移,而攪拌軸通過固接頭與電機硬連接,導致攪拌軸與因接頭之間的摩擦較大,攪拌軸容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廚房用手持式電動攪拌器,本實用新型能夠減小攪拌軸因振動產生的徑向偏移量,降低攪拌軸所受到的摩擦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廚房用手持式電動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電機、減振墊圈、套管和帶有攪拌葉片的攪拌軸,所述電機設置在機殼內,所述套管與機殼固定連接,所述減振墊圈固定設置在套管內,所述攪拌軸穿過套管內的減振墊圈后與電機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所述減振墊圈布滿套管內壁,減振墊圈的厚度為0.5—1.5cm。
所述減振墊圈與攪拌軸之間有間隙,其間隙小于1mm。
所述減振墊圈與套管內壁粘接連接。
所述攪拌葉片通過螺栓固定在攪拌軸上。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一、本實用新型中,攪拌軸穿過套管內的減振墊圈后與電機連接,通過減振墊圈能夠減小攪拌軸因振動產生的徑向偏移量,從而避免攪拌軸在轉動時與套管接觸,降低攪拌軸在工作時所受到的摩擦力,有利于延長攪拌軸的使用壽命。
二、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減振墊圈布滿套管內壁,減振墊圈的厚度為0.5—1.5cm,此結構與電機的動力輸出端配合,能夠對攪拌軸二次定位,防止攪拌軸在攪拌過程中發生偏移;同時,該結構不僅使得減振墊圈防攪拌軸偏移的效果更好,還能夠降低攪拌時產生的噪音。
三、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減振墊圈與攪拌軸之間有間隙,其間隙小于1mm,此結構在不影響攪拌軸靈活轉動的前提下,能夠進一步減小攪拌軸在攪拌過程中的振動噪音和偏移量。
四、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減振墊圈與套管內壁粘接連接,使得減振墊圈在套管內壁上的穩定性更好,有利于提高其對攪拌軸的減振效果。
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攪拌葉片通過螺栓固定在攪拌軸上,不僅便于安裝拆卸攪拌葉片,還能夠根據待攪拌物料的特性,快速更換相應的攪拌葉片,有利于攪拌各種不同種類的物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記為:1、機殼,2、電機,3、減振墊圈,4、套管,5、攪拌葉片,6、攪拌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廚房用手持式電動攪拌器,包括機殼1、電機2、減振墊圈3、套管4和帶有攪拌葉片5的攪拌軸6,所述電機2設置在機殼1內,所述套管4與機殼1固定連接,所述減振墊圈3固定設置在套管4內,所述攪拌軸6穿過套管4內的減振墊圈3后與電機2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減振墊圈3優選采用粘接的方式布滿套管4內壁,以便于提高減振墊圈3的減振效果,減振墊圈3的厚度可以為0.5cm,也可以為1.5cm,優選減振墊圈3的厚度為1cm為佳。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減振墊圈3與攪拌軸6之間有間隙,其間隙小于1mm,其中,減振墊圈3與攪拌軸6之間的實際間隙,以減振墊圈3既能夠減小攪拌軸6在攪拌時的偏移量和因攪拌振動產生的噪音,又不會阻礙攪拌軸6轉動為佳。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攪拌葉片5通過螺栓固定在攪拌軸6上,通過螺栓可快速安裝拆卸攪拌葉片5,以便于根據容器內物料的性質和多少,選用相應的攪拌葉片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新蘋,未經李新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43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