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92224.1 | 申請日: | 2013-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88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季炳榮;吳歡軍;葉洪慶;吳良泉;倫浩;宋世亮;湯旨威;郭志峰;郭留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麗水供電公司;國網浙江云和縣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D3/00 | 分類號: | B66D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鼎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10004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電纜 井蓋 開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
背景技術
配檢中心人員在日常檢修中常遇到對電纜井內部進行檢查和井內電纜維修等工作,基本城區內的電纜井蓋板有以下幾種規格(長×寬):1.6m*0.6m;1.4m*0.6m;1m*0.6m,重量從200KG至350KG不等。正常情況下,需要開電纜井蓋板的工作時,即便是簡單的檢查工作,也往往需要6-7人,靠肩扛手抬來開啟電纜井蓋板。這樣存在幾點問題:1、蓋板最輕的也有200KG,至少需要4-6人才能抬的起來;2、人員配合不協調,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3、人員容易受傷,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4蓋板密封較好,抬起之前要對邊上用撬棍進行整理,會造成蓋板損傷,影響后期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能夠有效解決現有工作中開啟電纜井蓋板需要多人合作費時費力還有安全隱患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包括橫梁、套設在橫梁左側的左支架、套設在橫梁右側的右支架、設置在橫梁上的手扳葫蘆,所述左支架頂部設有供橫梁穿入的左橫套筒,所述左橫套筒上設有伸入左橫套筒內固定橫梁的左固定裝置;所述右支架頂部設有供橫梁穿入的右橫套筒,所述右橫套筒上設有伸入右橫套筒內固定橫梁的右固定裝置。
優選的,左支架底部設有兩組滾輪,所述右支架的底部也設有兩組滾輪;方便推動支架,將電纜井蓋板運走。
優選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分別設有一組移動時保證電纜井蓋板不會晃動的穩固裝置,所述穩固裝置包括套在支架上可上下滑動的套管、對稱設置在套管上的兩塊擋板,所述擋板的下端轉動設置在套管上,所述套管上設有限制擋板轉動角度的限位塊,所述套管上設有固定套管在支架上位置的側固定裝置;在移動支架的過程中,可以防止電纜井蓋板出現晃動,保證移動安全。
優選的,所述左固定裝置、右固定裝置和側固定裝置均為螺栓,所述螺栓的頭部設有方便螺栓轉動的把手;方便固定和松開各個裝置,使整個裝置拆裝無需額外工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裝置結構簡單,組裝方便,運輸時能拆解縮小占用空間,吊起一塊電纜井蓋板只需要一兩人即可完成操作,而且不需要費太大力氣,同時操作人員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大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使用時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的實施例,便攜式電纜井蓋板開啟裝置,包括橫梁1、套設在橫梁1左側的左支架2、套設在橫梁1右側的右支架3、設置在橫梁1上的手扳葫蘆4,所述左支架2頂部設有供橫梁1穿入的左橫套筒5,所述左橫套筒5上設有伸入左橫套筒5內固定橫梁1的左固定裝置6;所述右支架3頂部設有供橫梁1穿入的右橫套筒7,所述右橫套筒7上設有伸入右橫套筒7內固定橫梁1的右固定裝置8,左支架2底部設有兩組滾輪9,所述右支架3的底部也設有兩組滾輪9。
所述左支架2和右支架3上分別設有一組移動時保證電纜井蓋板不會晃動的穩固裝置10,所述穩固裝置10包括套在支架上可上下滑動的套管11、對稱設置在套管11上的兩塊擋板12,所述擋板12的下端轉動設置在套管11上,所述套管11上設有限制擋板12轉動角度的限位塊13,所述套管11上設有固定套管11在支架上位置的側固定裝置14。
所述左固定裝置6、右固定裝置8和側固定裝置14均為螺栓,所述螺栓的頭部設有方便螺栓轉動的把手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麗水供電公司;國網浙江云和縣供電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麗水供電公司;國網浙江云和縣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922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