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電磁輻射比吸收率評估的標準人頭模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87433.7 | 申請日: | 2013-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872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巫彤寧;陸冰松;呂彬;張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張曉霞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電磁輻射 吸收率 評估 標準 人頭 模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電磁輻射比吸收率評估的標準中國人標準人頭模型。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產品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是其作為信息載體的電磁場也帶來了電磁輻射的健康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結論,電磁場是可疑致癌物2B等級。為了確定人頭暴露于電磁場環境下的體內特別是頭部的電磁場輻射劑量,目前多通過構建人體頭部模型配合等效組織模擬液,使用測量和數值模擬的方法來進行。相關人體模型的尺寸數據多來源于歐美,即高加索人種。
當前的相關評估多使用SAM人頭模型進行。該模型來源于美國軍人90百分位數數據。并且進行外耳部的簡化和壓縮,殼體厚度2-6毫米,內充組織模擬液體,用于電磁輻射評估,特別是靠近腦部使用的移動通信終端測試。SAM模型的主要參數和技術指標已公布并可參考ansi標準IEEE1528:Practice?for?Determining?the?Peak?Spatial-Average?Specific?Absorption?Rate(SAR)in?the?Human?Head?from?Wireless?Communications?Devices:Measurement?Techniques。
SAM人頭來源于美國軍人的90百分位頭部數據,高加索人種與蒙古人種具有鮮明的頭部特征差異,SAM人頭能否有效的用于評估我國人群的頭部電磁場輻射強度,一直是廣大消費者的擔憂,也是政策監管部門所面臨的問題。所以有必要形成符合我國人群特征的人頭模型,并用于電磁輻射SAR評估。這對于在保護人民健康的前提下,促進無線通信事業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我國目前在相關領域(例如手機比吸收率入網測試)中使用的也是上述人頭模型。我國曾經發布過基于大樣本人口調查的不同百分位數的人頭數據GB/T2428-1998:成年人頭面部尺寸,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將上述數據用于電磁輻射評估的報道。直接將上述數據用于電磁輻射評估也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對于外耳的修正。
本申請中的,電磁輻射比吸收率(SAR)是指:單位時間內,單位質量組織吸收的電磁場能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使用符合中國人特征的人頭模型,評估人頭在電磁輻射下的SAR分布。對移動產品的電磁輻射評估提供具有包含中國人體質特征的結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1、一種應用于電磁輻射比吸收率評估的標準人頭模型,所述頭部模型包含眼、鼻、口和耳,其特征在于,其外形尺寸如下:
進一步的,所述模型為殼體模型,殼體厚度整體為2mm,耳部參考點處厚度為6mm,公差分別為+/-10%。
進一步的,所述模型為全頭部殼體模型,左右沿鼻中線對稱。
進一步的,所述模型為半頭部殼體模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建立了以中國人的人頭數據為基礎的人頭模型,更為精確的反映符合國人特點的數據。
2、本實用新型的模型可以直接用于電磁輻射評估測試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及尺寸示意圖。
圖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及尺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闡述。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外形尺寸如下表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各器官位置與大小如下表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未經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8743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應用于電力儀表的三相交流電壓電流采集電路
- 下一篇:配電柜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