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卡車中地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6585.7 | 申請日: | 2013-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014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明(設計)人: | 楊杰;許三山;杜長勝;王淑俊;朱梅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20 | 分類號: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蓮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卡車 地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卡車駕駛室上的中地板,尤其涉及中地板的吸皺結構。
背景技術
卡車駕駛室上的中地板一般都是一次性沖壓而成,如圖1所示,中地板的表面造型特性較多,曲面復雜,因此,存在較多表面特征變化較大的位置,例如是相鄰表面成角度承接的位置,中地板在這些位置形成過渡棱。在通過沖壓拉延成型中地板的過程中,由于過渡棱處的應力方向沿不同方向作用,因此會在這些過渡棱處出現起皺現象,外凸型過渡棱(圖1中示出了位于中地板的側壁上的外凸型過渡棱1)相對內凹型過渡棱的起皺問題尤為突出,這大大影響中地板的表面質量,提高了中地板的報廢率,而且通過現場調試很難消除起皺的問題,導致調試和制造成本提高。
申請公布號為CN102000731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汽車前圍板中板沖壓方法,該方法通過在前圍中板外側的板材上拉延成形的凸筋吸收多余材料,該凸筋的上凸方向與前圍中板的上凸方向一致,該方法存在的缺陷為:1、對于汽車內部飾件,影響安裝;2、僅適合產品兩端沒有被充分拉延的情況,不適合在例如是外凸型過渡棱等位置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卡車中地板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種在生成過程中不會起皺的卡車中地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卡車中地板,所述卡車中地板的兩側壁的外凸型過渡棱處具有吸皺凹槽,所述吸皺凹槽相對外凸型過渡棱的凸出方向向內凹陷,所述吸皺凹槽的槽口形成于所述外凸型過渡棱上及與所述外凸型過渡棱相鄰接的至少一個表面上。
優選的是,所述吸皺凹槽的底面為方形。
優選的是,所述吸皺凹槽的底面相對吸皺凹槽的槽口向內偏移。
優選的是,所述吸皺凹槽占所述外凸型過渡棱的長度的比例為1/4至1/2。
優選的是,所述卡車中地板在相鄰表面呈小角度承接的外凸型過渡棱處設置所述吸皺凹槽,所述小角度指小于等于120度的角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設置的吸皺凹槽的拉延方向與形成型過渡棱的拉延方向相反,可使拉延形成外凸型過渡棱的多余材料順利流入吸皺凹槽的位置,進而有效避免在外凸型過渡棱處堆積起皺。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卡車中地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卡車中地板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號:
1、2-外凸型過渡棱;?????3-吸皺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卡車中地板的兩側壁的外凸型過渡棱2處具有吸皺凹槽3,該吸皺凹槽3相對外凸型過渡棱2的凸出方向向內凹陷,以吸收拉延至外凸型過渡棱2處的多余材料,吸皺凹槽3的槽口形成于外凸型過渡棱2上及與外凸型過渡棱2相鄰接的至少一個表面上,以降低材料在外凸型過渡棱2處的堆積量,這樣可以降低對吸皺凹槽3的深度的要求。
該吸皺凹槽3的底面在本實施例中采用方形。該吸皺凹槽3的底面優選為相對吸皺凹槽3的槽口向內偏移,以便于拔模。為了實現有效地吸皺,該吸皺凹槽3占外凸型過渡棱2的長度的比例優選為1/4至1/2。
本實用新型的吸皺凹槽3對于相鄰表面呈小角度承接的外凸型過渡棱的吸皺具有明顯的優勢,該小角度指小于等于120度的角度,尤其是小于等于90度的角度。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658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