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集成驅動LED光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2820.3 | 申請日: | 2013-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742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劉達樊;范志開;鄒純江;盧新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卓耐普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5/13 | 分類號: | H01L25/13;H01L33/50;H01L33/64;H01L33/6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蔣劍明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成 驅動 led 光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LED光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集成驅動LED光源。
背景技術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能源緊張引起了各國對節能技術的高度重視,在大力開發諸如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的同時,各國也在合理有效的利用能源方面加大了力度。反映在照明方面就是各種新光源的不斷推陳出新及廣泛應用。這其中,發光二極管以其低能耗、高光效、壽命長和其高可靠性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并逐步應用到照明領域。
現有技術中,實現大功率平面白光光源的主要方法是藍光或近紫外芯片激發黃色熒光粉來實現的,尤其是多芯片基礎光源基板的封裝,這種封裝的光源仍然存在幾個不足,一是光源的顯色性不是很好,尤其是照明產品用在人群較集中的地方,會帶來光源的使用缺陷,雖然有不少企業試圖通過混合紅色熒光粉的方法來獲得高顯色性,但是是以犧牲一定的光效為代價的;二是集成芯片光源的光效不夠高、光衰現象較嚴重,會給照明產品帶來使用缺陷,不利于廣泛應用;三是現有的白光LED發出的光線主要沿半導體芯片上方以及半導體芯片周圍延伸,其中半導體芯片上方的光線為有用光,半導體芯片周圍的光線因未被實際利用而造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常說的漏光現象,而漏光將造成光源損耗。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高光效且顯色性優的高壓集成驅動LED光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集成驅動LED光源,包括PCB板、LED芯片以及貼裝于PCB板頂部的散熱器,所述LED芯片由高壓藍光芯片和紅光芯片組成,所述紅光芯片與高壓藍光芯片通過區域分割形式排布在PCB板上,紅光芯片區域與高壓藍光芯片區域的面積大小比例為1:4,所述高壓藍光芯片上封裝有黃色熒光粉;
所述PCB板兩端分別設置有棱鏡,所述棱鏡由透明的進光面、與進光面垂直的透明回光面以及與進光面呈銳角設置的反光面連接構成,所述進光面還垂直固定于散熱器上;
所述散熱器包括位于上部的散熱板和位于下部的通風板,散熱板固定于通風板上,所述散熱板上均勻設置有多個散熱通孔,散熱通孔呈螺旋狀,且孔徑從上至下逐漸放大,所述通風板上設置有多道通風槽,所述通風板上還設置有與散熱通孔對應的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散熱板上的散熱通孔匹配套接,所述凸起呈中空狀。
作為改進技術方案,為了使高壓藍光芯片搭配黃色熒光粉發出的光能與紅光芯片發出的光均勻混合,所述散熱器的頂部裝設有聚光杯,所述PCB板、棱鏡以及高壓藍光芯片、紅光芯片均位于聚光杯內部,所述聚光杯的內壁為曲面,且聚光杯的直徑由下向上呈增大狀。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高壓藍光芯片、紅光芯片、黃色熒光粉的配合,將紅、黃、藍三種色系有機的結合起來,達到發暖白光的效果,從而提高了顯色性能;另外,通過調節紅光芯片和藍光芯片的比例,達到調節白光飽和度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LED芯片周圍設置棱鏡,使光線以垂直向上的角度全反射出去,使光能的可利用率最大化,提高了光效。
(3)本實用新型針對大功率、高壓LED光源而設計的散熱器,采取孔散熱以及通風孔散熱兩種散熱方式,提高了散熱性能;而提高散熱性能所采用的結構簡單。
(4)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聚光杯使多種色系的光均勻混合,進一步提高光的顯色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創造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成驅動LED光源,包括PCB板1、貼裝于PCB板頂部的散熱器以及高壓藍光芯片2和紅光芯片3,紅光芯片3的數量為一個,高壓藍光芯片2的數量為四個,紅光芯片3與高壓藍光芯片2通過區域分割形式排布在PCB板1上,其中,紅光芯片3位于四個藍光芯片2的中間,紅光芯片3區域與高壓藍光芯片2區域的面積大小比例為1:4,高壓藍光芯片2上封裝有黃色熒光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卓耐普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卓耐普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282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外模成型方法加工螺旋管的裝置
- 下一篇:便于調整最大壓持寬度的矯正裝置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